[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8)01-0084-03 博客是英文BLOG或WEBLOG的中文翻译,特指一种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它常由简短的并且常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其内容和形式多样。当前已有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之争,然而单纯从“精英”或“草根”的角度来定义博客是难以涵盖其全部的意义的。博客不仅是由写博客的人创造,同时也是由读博客、评博客的人共同创造,是所有参与博客活动的人共同创造的一种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博客不是来自官方的声音,而是来自社会大众的自由表达。在这里,博客主体既有文化精英,又有芸芸众生,而且主要是后者。这种形式让大众皆可发其所思所想;又因其没有言论约束和技术控制,从而迎合了当代青年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在青年群体中兴起了一股博客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代青年的“博客情结”。 一、博客作为一种大众性的多元文化,以一种开放自由的面貌融入了当代青年的生活 方兴东在《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中,将博客的核心特征概括为: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交互性、可信度[1]。其中,个人性、开放性、交互性使博客文化成为一种为当代青年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1.个人性。按方兴东的说法,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2]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博客书写没有内容主题的要求,也没有文体限制,纯粹是一种个人的自发行为。个人性的行为,个人性的角度,个人性的思想,个人性的爱好和兴趣,使博客成为一种原生态的大众文化。 2.开放性。博客本人就是编辑,没有把关人的控制。与传统媒体比较,博客内容既无把关人控制,也没有政治经济等权力的传播控制,博客的空间是一种开放型的场域,任何话题,任何话语,只要不违反国家的现行法律,都可以在博客中自由表达。这从根本上保障了博客文化的大众性。 3.交互性。在博客文化中,博客与读者的交流是关键。没有互动交流的博客也没有生命。博客与博客、博客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多重交互的沟通,是博客的生命力之所在。正是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互动,才使博客传播、博客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 4.多元化。博客文化的主体多元:博客的门槛很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拥有博客的个人;而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比如政府和企业,也可以应用博客。内容多元:博客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主要传播新闻的新闻博客,有提供专业知识的专业博客,也有专门抒发情感、记录个人生活的个人博客。博客文化的丰富内容,正好贴合了青年对多样化知识和复合信息的追求。 二、从价值观层面探究当代青年的“博客情结” 1.当代青年的信仰的缺失,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是青年博客文化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儒家传统文化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新的一种令所有人都信服的文化形态尚未树立起来,从而出现了当代青年信仰真空的局面。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的观念和拜金主义的风气,不断侵蚀着当代青年的道德信念,使青年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观的混乱和人生意义的迷失,使一些年轻人,只追求彰显自我,没有集体精神和远大抱负。而博客内容从娱乐小资到情感绿洲,从音乐电影到琐事隐私,内容丰富多样,正好迎合了一部分青年群体的口味和需要。 2.个人成长发展环境的多样化,促使博客在青年群体中迅猛发展。喜爱博客的“当代青少年普遍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他们正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转变期。成长环境的多样化,也促使他们不再盲目接受被灌输的文化,自我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要远远高出父辈。同时,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和传媒形式的多样化,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和内容也更为灵活和多样,而对这些信息的接受和选择就促使青少年用博客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3] 3.社会提供的选择空间及个人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为博客文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当代青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就业难,竞争大,一方面社会提供的选择空间更宽,有利于他们日后自主择业,但另一方面,各种不公平的竞争机制和不稳定因素,也使一些年轻人心存不满,而博客言论的自由和无人监管,正好为青年宣泄个人情绪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同时,随着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业余时间的增多,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渐渐滋生,他们面对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就用博客这种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不满。 三、“博客情结”是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1.青年通过博客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打破了地域、时空和偏见的界限,从而开阔了其认识世界的视野,丰富了青年社会化的内容。青年群体传统的社会化环境不外乎有三个方面:家庭、学校以及所处的社会圈。他们在其所处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中,虽然也可通过学习和交往了解社会文化,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从而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但由于受到本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制约,其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博客极大地开阔了青年的视野,使其可以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宽广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和获取所需的社会知识,培养生活技能,从而丰富了青年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顺利参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