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7)06-0025-05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多向度整合的基本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行为层面:一是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患而进行的一般的教育活动;二是针对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而进行的专门的咨询、辅导和矫治活动。从内因角度看,青少年的许多心理问题是可以从思维方式中找到根源的。心理咨询中针对个体进行的劝导,在很大程度上是启发对方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处理危机、化解冲突、寻求平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含着思维方式教育,思维方式教育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着重开发的内容。 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主客观世界的深层的心理结构,是体现一定思维方法和一定思维内容的思维模式。人们认识上的正确与错误,以及认识的深度、广度、灵活性、辩证性等,都与思维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思维方式包括价值标准、思维视野、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等因素[1]。因此,在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做出判断和抉择中具有综合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方式也就是人们处世态度和处世方法的综合。它所涉及的不是单纯的个体心理问题,但又与个体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同时又与价值观念有关。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可能存在思维方式的“不合情理”;思维方式不科学,也可能导致某些心理障碍;个体的思维方式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能排除其价值观念存在着偏差。这样,当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如果仅仅“就心理论心理”,就很容易忽略导致心理问题的深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作用,这样的教育难免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学校的课程教育、家庭教育、同伴关系、社会实践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环境因素。青少年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时期,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在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完成的。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青少年时期在学校接受的课程教育,从中学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地理、历史等基础课程教育,到大学阶段接受的更加深入、系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育,各门课程教学的知识内容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也培养了他们的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和辩证思维。在青少年时期,“亲子冲突”和“亲子亲和”并存,青少年与同龄人的互动增多,并在这种并存和互动中开始学习以一定的思维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青少年初期同伴关系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同伴导向,并且与父母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父母—同伴互动的影响模式,而“楷模”本身就是心理发展及思维发展方向的一种参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则也在不断地引导、校正着他们的认知,或者强化着原有的认知。 上述情况说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本身是多原因的,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面也应该是多向度的。同时,在诸多的因素中,每一个因素都会给思维方式带来影响,因而,思维方式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枢纽。正因为如此,在思维方式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概括地说,这种整合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在主体内在素质的层面上,实现思维方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整合;二是在外部影响因素的层面上,实现思维方式教育与课程教育、家庭教育、同伴关系、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 二、思维方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整合 (一)思维方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从狭义上说,思维方式教育本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看,思维方式教育似乎也不应完全从属于心理健康教育,而应该是心理学、思维科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多元统一。因此,当我们谈论思维方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问题时,不仅意味着思维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还原”与“归位”,同时也是指在综合诸多学科意义上的独立的“这一个”,以及在“独立”意义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融合与渗透。 首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思维方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是指在分析和矫正诸如认知、情感、人格、人际和亲子关系、行为等心理问题时,不能忽略思维方式在其中的作用。认知发展水平标志着青少年社会化的程度,其检验的标准便是形式运算的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如何用理性思维驾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左右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情感日益成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的人生课题;人格障碍(如消极攻击型人格、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反社会人格等)通常与认知和思维发展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人际或亲子关系的冲突通常也包含着大量青少年与他人或父母之间的认知冲突;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同伴因素、个性特征及社会经济地位等,在问题青少年的个性特征中,其社会认知和道德发展与正常青少年存在较大差异,教育便是要努力缩小这些差距。上述方面足以使我们认识到思维因素及思维方式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和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思维方式的因素,给思维方式以应有的地位。比如,将思维方式教育的内容以专门的章节补充进中学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中;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充分注意对象的思维方式问题,在心理疏导的同时进行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在心理问题矫治过程中注意发现和矫正对方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启发和诱导对象逐渐养成合理的思维方式,以达到“功能自治”的境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