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收入的相关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艳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南京 210004)

原文出处: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80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就业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即农民工的身体状况和劳动时间、月收入没有显著关系;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与月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接受培训状况和劳动时间没有显著关系,与月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偏低,需要改善。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97(2007)04-0004-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悄然发生代际更替,新一代农民工正逐渐代替第一代农民工群体而成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力。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年龄轻、受教育程度较高、更追求城市生活方式等特点[1]。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分析“80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和就业收入的相关性。

      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2]。这里可以将人力资本大致分为三种形态:一是体能或身体素质;二是智能或科技文化素质;三是德行或道德素质[3]。在城市的陌生人社会中,个人的道德素质是一种思想状况,很难客观衡量,为此笔者将人力资本的概念操作化为健康、受教育程度、培训状况。由于就业状况通常反映在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工资收入的高低等方面,因此笔者将就业状况操作化为劳动时间、收入两个变量。

      本文运用严翅君教授主持的2006年课题《进城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抽样调查中的部分数据,即在数据中挑选出80年代后出生的样本,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80后”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收入的相关分析。

      二、“80后”农民工身体健康和就业状况关系

      在抽样数据中,“80后”农民工计579人,就健康状况而言,身体一般及健康的548人,身体较差及有残疾、重病的6人,分别占94.7%、1.1%,系统缺失25人,占4.3%。可见农民工的身体状况良好。这一方面与他们年纪轻、抵抗力强有关,另一方面,身体较差者一般是不会出来打工的,或者即使外出打工,但如果出现重病,基本也会回家乡治疗。

      那么农民工的身体状况与其劳动时间和收入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呢?即:是否身体越好,就出现劳动时间越长、收入越高的情况呢?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80后”农民工的身体状况和工作时间、月收入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1=0.150(P>0.05)、P=0.054(P>0.05),说明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其工作时间、月收入没有显著关系。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个人的工作时间主要与公司的近期业务有关,如果生产具有季节性,正好是旺季(如夏天的饮料、啤酒,或者近期公司的订单多),则职工的生产时间普遍延长,当然报酬也相应增多,反之工作时间减少甚至停产,收入相应减少。而个人月收入的多少主要与农民工所在单位的效益好坏及从事职业的技术含量有关。

      三、“80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收入的关系

      教育的最主要功能是筛选、分流功能,通过教育,可以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某种自致角色,促进个体实现角色转移[4]317。然而在现代教育高消费的环境下,部分农民常以是否能考上大学为标志来判断自己的教育投资回报,而没有将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与未来的工资收入相联系。那么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呢?

      

      由表二可以看出,“80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时间、月收入在0.01的水平上均呈明显相关关系。就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时间的关系看,由于相关系数R=-0.185,P=0.000(P<0.01),说明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时间呈显著性关系,且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即如果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工作时间越少。就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的关系看,因其相关系数R=0.212,P=0.000(P<0.01),说明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即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月收入也就越高。

      那么“80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如何呢?

      在本次抽样数据中,小学及文盲的比例占5.7%,初中46.2%,高中21.7%,中专17.7%,大专以上8.7%。虽然以往的研究认为,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80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他们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人数仍超过半数,占65.6%[1],而本次抽样数据中,初中及以下的人数也超过半数,为51.9%,这说明“80后”农民工中,具有或低于初中水平教育程度的仍有过半人数,这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要求,也与目前来临的信息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为什么“80后”农民工具有不高的受教育程度特征呢?

      (1)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系,使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场域区隔,政府在农村进行的财政教育投资远低于城市,农村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也比不上城市。

      (2)家庭资本不足。在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收入水平,还有文化发展水平、社会地位的差别,它们都对子女的教育形成巨大影响。

      第一,家庭的低收入水平。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曾指出,欧洲的教育制度乃是社会再生产的机器,上层家庭的子女比较容易受到好的教育,而好的教育又能使人获得比较好的地位[4]318。寒暑假期间,当城市居民用经济资本换取文化资本(即为孩子请家教、上各种辅导班)时,农村孩子却游玩于伙伴之间,父母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农村也没有像城市一样丰富的教育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