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使孩子在体验中承担责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谈“问题孩子”的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于忠宁,《工人日报》记者。

原文出处:
工人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最近,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小学就读的8岁小学生东东(化名)被学校勒令退学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争议。

      校方称,他经常不进教室上课,用铅笔扎同学,用掰断的带尖刺的尺子划同学的脸和脖子,用剪刀剪烂同学的校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样的事情就发生了16起。起初孩子的父母以为他心理有问题,结果心理医生诊断说他是个正常的孩子。学校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面临其他家长越来越大的压力。最后,学校作出了勒令东东退学的决定。

      这个事件引发人们对如何教育这类特别调皮、行为上有诸多问题的儿童的思考,此外应该怎样培养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也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带着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教授。

      “问题孩子”的教育需要标本兼治

      对待一个8岁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以至于要他暂且退学呢?我不相信这个孩子不可改变,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记者:孙老师您好,请问您对上述事件中校方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孙云晓:我们只了解一般意义上的“好孩子”,如按时上学、守纪律等,对所谓的“坏孩子”却往往只看到这个孩子影响了其他孩子正常的学习等负面行为。家庭和学校都没有认识到儿童教育的复杂性,只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个事件中学校的做法虽然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却是错误的。

      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心理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没有心理疾病,就说明是正常儿童。这个孩子的问题是教育不当的问题。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教育手段来矫治他的反常行为,但可惜的是学校的很多努力,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在整个事件中家长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孙云晓:在整个事件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是大人的影子”,一个8岁儿童之所以表现如此反常,一定和其家庭教育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我能理解学校的无奈,实际上这个孩子反常行为的背后是家庭教育导致的问题。比方说孩子的父母、其他长辈平时怎样对待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指责后回到家里父母是如何反应的,他在幼儿园是什么样的表现,他的家庭教育如何,这些都对一个8岁儿童有深刻影响。可以说,在许多出现反常行为的少年儿童的身上,一定存在着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或者家庭关系。

      记者:东东的班主任也说:“作为班主任,我想尽了办法,进行了耐心地教育,但都不起什么效果。我现在要时时到班里监控,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出问题。”可以说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

      孙云晓:对待这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标本兼治才会有效。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太容易表面化,而处理问题也很肤浅。

      在孩子出现反常行为的情况下,学校和家庭应该配合起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如北京人大附中曾经也碰到过一个异常顽劣的孩子,打得同学人见人怵。学校经过了解发现是他的家庭教育很糟糕。人大附中采取的措施是给这个中学生单独编一个班,单独授课,老师也没有瞧不起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孩子有明显的好转。

      我现在想说的是,对待一个初中生尚且如此,对待一个才8岁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以至于要他暂且退学呢?我不相信这个孩子不可改变,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记者:对于这种出现异常行为的学生,我们的社会能不能成立专门的诸如心理矫治、行为矫治机构等帮助他们?这有没有可行性?

      孙云晓:我们当然应当发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教育,帮助孩子,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校教育学生,如专家进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或者把学生送到社会的某个机构接受一定时间的训练,但根本原则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不能离开学校,不能中止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不能给学生扣上“问题学生”的帽子。

      记者:您对东东所在学校以及孩子家长有什么建议呢?

      孙云晓:首先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让孩子离校,要让他正常上学。如果在班级确实影响其他同学,自己又无法好好学习,学校可以考虑给他再创一个环境,让老师轮流辅导。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缓解孩子的情绪,给予他快乐的、成功的体验。其次,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会诊,探讨这背后家庭教育的失误之处,同时也要分析学校行为有哪些失误。最后,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

      儿童的很多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懂事,很多观念还没有形成,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我们对这样的孩子更应该耐心教育,据我研究,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平均一个班有5个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有时老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恰恰使问题复杂化,将解决问题变成了制造问题的教育,破坏性的教育,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

      尊重孩子的惩罚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惩罚是“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整个惩罚的过程是非常尊重孩子的过程。

      记者:您在《好父母好方法》一书中提到“世上没有坏孩子”,那么您认为教育孩子,尤其是儿童,应该以宽容为主,还是应该进行适当的惩罚呢?

      孙云晓:对儿童教育来讲,当然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因为孩子越小越容易认不清自己,非常容易自卑。儿童处于一个“他律”阶段,容易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判断自身行为的标准,如老师说自己是好孩子就认为自己是好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