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8)05-0016-05 中国伦理思想是植根于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且与其他伦理文明相区别的思想系统。要推进当代伦理文明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伦理学,就必须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然而,建国以来,这一基础性的研究却走过了相当曲折的历程。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前,文化的革命性批判仍然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状况也就不可能有根本改变。在这一时期,中国伦理思想史从属于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没有独立的学科形态,学习者只能从中国哲学著作或其他学术著作中抽取、提炼传统伦理思想。这一时期的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片面地强调阶级性而忽视伦理文化遗产中所反映的不同社会集团利益的同一性,片面地强调对封建伦理的斗争性而忽视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及其当代转化,片面地强调对封建糟粕的批判性研究而忽视对其精华的借鉴性、继承性研究。在这种伦理思想史研究备受冷漠的形势下,真正的研究者廖若辰星,有价值的研究也不多见。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历史性转折不仅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思想研究带来了解放的气息。在新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开始获得了生机,并逐渐结出了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成果检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研究的氛围渐趋宽容,学术研究队伍逐渐扩大,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检阅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不包括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一)思想通史的研究 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著作出版于1985年,是由陈瑛、温克勤、唐凯麟、徐少锦、刘启林等人合著的《中国伦理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从先秦写到五四新文化,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写到伦理道德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突破了以往对封建道德评价的框架,是建国后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领域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另一部是由沈善洪、王凤贤两人合著的《中国伦理学说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上卷,下卷于1988年出版),该书也是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重点课题成果,此书已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将书名改为《中国伦理思想史》,分为上中下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再版。两书的编写体例大致相同。 之后又有数部专著出版。由朱贻庭主编,张善城、翁金墩、江万秀等人撰写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结构精简、分析精到,在1989年出版后,曾于1994年重印,后来增加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变革”和“关于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研究——一种方法论的思考”,于2003年增订后再版。姜法曾的《中国伦理学史略》是由其生前的讲稿整理而来的,于1991年出版。张锡勤等人编撰的两卷本《中国伦理思想通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共80余万字,涵盖先秦到1949年中国伦理思想的变迁,风格平实、内容丰富,与史实结合紧密。 中青年一辈的学者在中国伦理思想史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建树。199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樊浩的《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围绕中国伦理精神的孕育展开、抽象发展以及辩证综合,揭示了伦理精神内在的生命秩序体系。199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少峰的《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观点和视角。焦国成撰写的《中国伦理学通论》上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是以时间为序,以天人论、修身论、人性论、义利论、人伦论、人我论、治世论等主题为纲写成的史论结合的伦理学史著作。 近年来,老一辈学者的研究更上一层楼,有代表性的专著问世。2004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陈瑛主编的《中国伦理思想史》,该书再现了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脉络。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伦理思想史》,全书上下两卷共八编,上卷论述先秦至明中叶中国伦理思想的发端,封建伦理思想的奠基与形成、系统化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演变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下卷的主要内容是明中叶至新中国成立前封建伦理思想的衰落、早期启蒙主义伦理思想的兴起、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一部贯通古今的思想史著作。 (二)断代思想史的研究 断代思想史的研究专注于一个时期的伦理思想风貌,易于较深入地进行思想探讨。朱伯崑1984年出版的《先秦伦理学概论》分析了先秦和秦汉之际诸学派代表人物的伦理思想,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断代思想史著作。巴新生撰写的《西周伦理形态研究》主要以德、孝为核心分析了西周的伦理形态。许建良撰写的《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以人物为线索,从道德根据论、性情论、教化论、道德修养论、道德理想人格论等角度对魏晋玄学伦理思想进行了梳理。陈谷嘉教授的《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对宋代理学的核心伦理概念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