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与人类道德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利军,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医学与社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 C912.6 文献标识码 A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无意识是指通过操纵外界现象的觉知,以达到对当前经验、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结构(认知、情感和动机)[1]。从哲学中产生之后,无意识概念经精神分析运动发扬光大并最终使人类意识到在意识层面之外存在着无意识层面。古典精神分析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渊源是无意识,无意识决定人类行为,因此,人类是非理性的。认知心理学家一直在进行关于阈下启动、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的研究,他们尝试着揭示无意识刺激如何有效地影响个人的判断、反应。虽然结果存在矛盾,但是很多实验都表明阈下启动的发生,内隐记忆和学习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但是道德问题并不仅仅出现在人们清醒意识到个人和他人或者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才出现。来自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意识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例如,当阈下呈现非裔美国男性的图片时会引发人们的敌意[2]。人们更愿意错误地认为白人男性是极好的,而认为非裔美国人是一个罪犯[3]。上述这些现象都是无意识的出现在人们的行为中,不受意识控制,表明无意识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从而产生存在偏差的道德行为。

      1 无意识对人类道德的影响

      心理学家把道德准则定义为:儿童或成人所拥有的用于判断对错的态度和信念。个人的道德是由其文化背景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所决定的,而这些准则、规范已由个体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个体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时,作为心理活动的一个方面,无意识将发挥作用。

      1.1 个体无意识的影响

      个体无意识是与意识自我最相近的、比其作用更大的无意识的表层部分。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幻想等[4]。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情绪色彩的情结所构成。所谓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亦即具有相对自主性的一簇簇无意识的心理丛。如权力情结,批评情结等。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个体将依次经历前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习俗角色遵从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的定向)、自我接受的道德水平(墨守法规和契约定向,个人的良心和原则的定向)。在个体道德发展的早期,儿童必然遵从符合权威或者“好结果”的道德规范,而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者想法进行压抑。例如,为了得到父母的赞扬,儿童可能会说谎。如果父母并不能及时的发现这一趋向,儿童将会改变自己的道德观,认为博取“权威”的赞扬比说谎更正确,从而将“说谎是不好的”进行压抑,使得个人道德认知出现偏差,同时体会到不愉快的道德情感,因为可能学校老师教育他们“说谎是不可取的”。同时,个体在内化周围环境的道德规范时,总是最小限度的体会到压力和痛苦,那些能让儿童最小限度的改变自身的道德规范将被看作是正确的。另外,个体由于自我认知体验与社会环境相冲突,而将自己意识中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内容经压抑机制存入无意识。但是这些压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动力性,在适当的时候它们将以更大的力量以其它形式出现,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

      1.2 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积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于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在每一世纪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对个体具有强大的支配作用。个体往往“不假思索”地遵循某种惯例或禁忌而不考虑其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5]。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心理积淀,对人类道德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淀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在遇到社会动荡或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时候,往往容易被激荡起来,以社会心理的形式弥漫开来,形成一定时期的大众心态和心理基调。例如,虽然人口政策一直在宣扬“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赋予男孩特殊的意义,即使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城市,男孩依旧是众多家庭的首选。

      人类的群居性决定了个体必然要符合人类的整体文化,任何形式的不符合将被看作是一种变异,受到责难。而且这种责难主要是个体内在的冲突,自己与文化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只有两类:屈服或者逃避。屈服可以带来安全感,使得个体体会不到孤独和无力感,但是个体本身自我力量的增长又促使个体想要超越社会环境。逃避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任何形式的脱离都将带来焦虑和孤独感,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因此,任何结果都必将引发个体认知、情感以及意志行为上的痛苦和艰难抉择,造成个体的异化。集体无意识就是在个体与集体文化的同化与顺应中发挥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人所创造的现代文明反过来成了压抑人性的强大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