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转向、学术转向到文化转向

——中国大陆3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程广云,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8)07-0013-07

      当各个领域都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30年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大陆30年观念变迁的“内核”的学科领域当然不能例外。所谓“总结”,意义有二:一是回顾我们所曾做过的一切,以便汲取经验和教训;二是展望哪些是应当做、可能做而尚未做的,以便继续探索和创新。我认为,在最近30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正在并将经历着三个基本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为时代背景,已基本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转向”;作为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转向”的回应,正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转向”;作为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转向”的回应,将正式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转向”。

      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思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列主义为主导的体制内的思想运动,而“思想启蒙”则是知识界倡导的以启蒙性的体制外的思想运动。这里涉及两次讨论:一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二是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1978年,理论界进行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①,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此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邓小平批驳了所谓“砍旗”、“丢刀子”的“左派”责难,支持了这次讨论。同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是邓小平理论的开篇之作,它恢复了毛泽东确立的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践标准的确立也是第一次思想解放。1978年的思想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拨乱反正”。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是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生产力标准的确立也就是再次思想解放。1992年,发表了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1992年的思想解放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历史转折。而1997年的思想解放则在所有制的问题上冲破了“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②中,部分知识分子借用青年马克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宣扬人性论、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异化论。讨论中间,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有异化问题,包括“思想异化”、“政治异化”或“权力异化”等。对此,王若水发表了《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周扬在“全国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做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的报告,其中第4部分专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问题。由于担忧这一思想倾向将会加剧“三信”(信仰、信任、信心)危机,1983年,党和国家发起了一场“清除精神污染”的运动。1984年,胡乔木在中共中央党校做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讲话,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历史观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但是承认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异化是针对资本主义而言的,社会主义没有异化问题。这次讨论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思想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今天,20世纪80年代许多思想事件、思想人物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在30年内,第一个十年依然是思想最为激荡、最为激动人心的十年。在长期极左思潮时代结束后,历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思想落差,这一思想所带来的历史变革,今天也许不再令人惊奇,但是它的历史成就是毋庸置疑的。总结20世纪80年代“思想转向”这一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在“思想解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到”延安时期的文化精神,重新沿着中国化轨道发展。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所提出的“实事求是”,并进一步提出了“解放思想”,从而克服了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条主义态度,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继毛泽东思想后,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成熟。邓小平曾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归功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实践标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心,生产力标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当我们总结这一时代时,我们仍然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中国大陆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历史发展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成就,它既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和集体的经验和智慧,也凝聚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包括史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学风。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