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论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对《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的评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贵明(1953-),男,四川安岳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庆 400031

原文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恩格斯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俞吾金《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也是谈论这一问题的。他的文章的观点是建立在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同质性和异质性等概念的不断偷换概念的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混乱理解的基础上的;他的观点的实质是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归类为康德式的不可知论哲学,而这是没有文本根据的;因而他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启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差异”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8)03-0071-09

      我们发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讨论,从来没有超越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论域。虽然随着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哲学家提出问题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例如出现了所谓从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到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型和进步的提法。但是这只是哲学研究的侧重点的变化,转向了恩格斯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凡黑体均为笔者所加,下同)。而且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差异”论,正是以转向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为基础的。因此,如何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性的关键。

      俞吾金《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化的一个关节点》[1](以下简称俞文)也是谈论这一问题的。不过,俞文在谈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是要确立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中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间的对立,不可知论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合法基础,并在他的其他文章中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康德的哲学革命联系了起来[2]。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康德的哲学革命的继承和超越,是在主、客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实现的;恩格斯提出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哲学最高问题的追问是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由于恩格斯坚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因而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存在“差异”,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不具有合法性,从而普列汉诺夫、列宁、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同样不具有合法性。由于俞文以偷换概念的方法论证这一问题,从而使人们不容易看出这一点罢了。

      一、同一性、同质性和异质性:在概念的多义性中不断偷换概念

      俞文一开始就提出探讨这一问题的必要性问题,即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提出的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与马克思的哲学基本观点有“差异”的。他在引证恩格斯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后认为,

      “然而,奇怪的是,有兴趣探索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学者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即马克思也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思索,并得出了思维与存在异质性的重要观点,正是以这一重要观点为核心,马克思形成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新理论。这一与恩格斯有差异的观点不但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在今天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俞文提出: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马克思是持“思维与存在异质性”的“新理论”,而与此相对应,从后面他的论证看恩格斯是持“思维与存在同质性”的观点。从俞文对恩格斯的指责看,恩格斯的哲学观即“一般唯物主义”、“近代西方哲学”。

      既然俞文认为马克思持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的哲学观点,恩格斯持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的哲学观点,那么,俞文的“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的哲学内涵是什么呢?

      在“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主题化”一节,他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黑格尔写道:‘这种最高的分裂,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立;要掌握的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和解。从这时起,一切哲学都对这个统一发生兴趣。’(黑格尔,1981年,第6页)为什么近代哲学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普遍的兴趣?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近代哲学普遍认同的乃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而法国革命又是法国启蒙思想的产物。从哲学上看,法国启蒙思想转化为法国革命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转化为存在的过程。而思维转化为存在的前提就是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和解’,或者换一种说法,即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同一性。”

      那么什么是“同一性”呢?他进一步说:

      “这里的‘同一性’的主要含义是:一方面,思维可以认识存在、把握存在;另一方面,思维中设想或想象的东西可以转化为实际上存在的东西。”

      从他的说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认为黑格尔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和解”,是在恩格斯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意义上说的。显然这里的同一性问题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世界的可知性的问题。

      在俞文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以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为前提的:

      “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以前,尤其是在黑格尔那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乃是以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homogeneity)为前提的。那么,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格尔这样写道:……在这里,黑格尔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存在:一种是‘直接的存在’(das Sein,als das Unmittelbare),即无限多的偶然事实的聚集体,也就是人们通常谈论的形形色色的存在者的聚集体;另一种是‘能动的存在’(taetiges Sein),这种存在就是‘思维’(denken),就是‘上帝’(Gott)。作为柏拉图哲学的继承者,黑格尔充分肯定的正是后一种存在,这种存在排除一切特殊的目的和偶然性,它本身就是思维,因为概念思维关涉到的乃是普遍的目的和必然性。由此可见,在黑格尔那里,存在就是被思维化的存在,而思维则是无条件地渗透、贯通于存在的思维。简言之,思维与存在具有同样的属性,即它们具有同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