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

作 者:

作者简介:
宫敬才(1954-),男,河北省东光县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2

原文出处:
河北学刊

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是对经济生活、经济思想及其历史的哲学反思。它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内容极为丰富。腥风血雨的残酷环境和各不相同的个人性原因使这一传统被遗失,而遗失的结果是,在现行马克思主义知识谱系中难见其踪影。发掘、整理和阐释这一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的必经之路。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和经济哲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特点明显而众多,这形成了不可多得而又无可替代的精神遗产和思想资源。基于此,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所具有的宝贵的历史、当代、理论和学术价值。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8)02-0020-07

      一、被遗忘的经济哲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过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吗?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这一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不仅异常丰富,而且创新性极强。它是对经济生活、经济思想及其历史的哲学反思,这一反思基于社会生活及其历史,而哲学反思与其背景的紧密交织,使得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带有社会历史总体的性质。具体来说,马克思经济哲学反思的结果是异常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异化劳动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而人们相对陌生的是社会历史工艺学标准理论、自然界限退缩与扩张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历史作用的“双刃剑”性质的理论、诚信经济规律论、货币哲学论、经济时间的哲学思想、基于经济历史反思而来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市民社会理论等。还有更根本者,教科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原生态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内容,除此外它还应包括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和技术基础论历史唯物主义,四者合一才是原生态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一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结晶。

      事实上的客观存在并不能消除这些思想所面临的窘境。如果以现有教科书体系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衡量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思想遭到了被虚无化的处理。那么,这些思想是否为马克思的思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相关教科书中没有这些思想的适当位置?现行马克思主义知识谱系为什么不接受它们?笔者之所以提出上述问题是想说明,在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经济哲学的传统客观地存在着,但却没有被完整地传承下来。

      这一遗忘过程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第一个阶段是恩格斯不经意促成的结果。l9世纪70年代的前五年,德国人欧根·杜林接连发表了三部著作:《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生命形成》、《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兼论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和《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在这些著作连同其他相关文章中,自命为社会主义信徒的杜林猛烈攻击马克思主义,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当时德国的社会民主党人,甚至伯恩斯坦和倍倍尔这样的领导人都深陷其中。这种现象促使马克思、恩格斯作出反应,由恩格斯出面系统批判杜林,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简称《反杜林论》。

      出于批判杜林的需要,恩格斯不得不跟着杜林的体系走,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之说。让人接受三个组成部分之说的更根本原因是恩格斯的论述:虽然“这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而这一阐述包含了相当广泛的领域。”[1](P46、49)这说明,恩格斯认可《反杜林论》一书对马克思主义不同领域的划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的阐述。后来,恩格斯写作的一系列著作告诉我们,“认可”是真实的。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认为恩格斯的这些著作没有涉及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内容,如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诚信经济规律论的思想、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双刃剑”性质的思想等,而是试图表明,恩格斯没有把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可、理解和表述。恩格斯绝非有意疏漏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杜林的思想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硬性约束,使得恩格斯没有理论逻辑空间全面展开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而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恰恰是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被遗忘历史的第二个阶段由列宁完成。他沿用了恩格斯出于批判杜林的需要“不得不如此”的划分,认为马克思主义体系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具体表述这种观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和《卡尔·马克思》。综合起来看,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体系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相比,第一,列宁把恩格斯“不得不如此”叙述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有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解变成了正面的概括,这种概括被固定为正式的提法;第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具有马克思经济哲学性质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被保留下来,但比恩格斯赋予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少了一些,如诚信经济规律论思想、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双刃剑”思想等;第三,列宁和恩格斯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没有作为整体存在的马克思经济哲学的传统。如果说在恩格斯那里这种结果的出现还具有“不得不如此”的意味,那么,这种结果在列宁的理解中就变为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斯大林促成了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被遗忘历史的第三个阶段。1938年,他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写了著名的“四章二节”。斯大林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至于其他内容,我们再也见不到踪影。这一遗忘在两个方面具有根本性质,一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苏联共产党党内斗争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一旦斯大林在斗争中胜利,这部著作官定教科书的地位便更加牢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阐释更是处于“绝对正确”而且独此一家的垄断地位;二是斯大林遗忘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前提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成了此后各种哲学教科书的标准,对其他教科书而言,只能“证明”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绝对正确”。从观点、观点阐释和变为教科书向公众普及这三个层面来看,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的被遗忘过程基本完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