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上上下下正兴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潮。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其意义之大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所当然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但目前理论界阐述和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文章还不多,本文抛砖引玉,试作一探索和尝试。 马克思直接谈和谐社会的论述确实不多,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话说,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以及现实与价值、必然与自由之间矛盾与抗争的解决。这种解决不正是社会和谐吗?而他对阶级压迫剥削现象的深恶痛绝,对资本主义社会物统治人、异化和资本对劳动奴役现象的批判也正是为了消除种种不和谐或阻碍和谐实现的障碍。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或从和谐社会角度对这些论述作一理解,把握其对今天实践的指导意义,无疑是富有教益的。 具体地说,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有这样几段经典论述:一是《共产党宣言》中那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 二是前述《手稿》中一段常被人引用的论述:“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② 后一段所说的“矛盾”与“抗争”就是不和谐,矛盾的解决就是和谐的实现。前一段说共产主义社会所要取代的旧社会是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阶级对立也是不和谐,并且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历史中最大的不和谐,消除之或取代之即和谐之。这是从否定方面说。从肯定方面说新社会通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样一种发展可以说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表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应向此方向努力。 再引一段经典论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着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③对这段论述的和谐思想我们仍能从否定和肯定方面来理解。从否定方面看,“奴隶般地服从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与劳动仅仅是谋生手段都不符合马克思的价值理想,也都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从肯定方面看,“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与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都是社会和谐的表现,都符合马克思的价值理想。马克思献出毕生精力探讨社会发展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对不合理想的负面因素进行毫不留情地批判,并致力于阐述共产主义理论与投身于理想的实现,亦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以此为指导。和谐思想象“自由发展”一样是个贯穿性原则,只是强调重点有所差别。相对而言,自由更强调个体,和谐更强调群体;自由更重视主体感受,和谐更突出社会关系相互之间状态,但在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中它们指称的是同一个现象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没有疑义的。 第二,用阶级斗争理论与方法分析社会历史并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现象进行批判和谴责。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历史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其实也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一直不和谐的标志。马克思对之的态度是一方面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之,另一方面以价值的观点谴责之。众所周知,《共产党宣言》中有段名言:“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揭示阶级斗争贯穿历史是科学分析,压迫与被压迫的概括则包含了价值评价,道义上的批评谴责与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均蕴含其中。1883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对之阐述得更为透彻:“(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④ 恩格斯的概括,对阶级剥削压迫现象的否定及对消除剥削压迫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之向往溢于言表。 第三,对资本奴役劳动这个当代社会最大不和谐现象进行分析批判,并致力于揭示其蕴藏的奥秘,亦即揭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之谜,指出雇佣劳动的形式自由内含实质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与不和谐。马克思一方面从科学观点出发指出其产生与存在的历史条件与必然性,另一方面从价值观点出发对之进行谴责批判,同时也指出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这种发展为以后扬弃异化、消除实质上的不自由不平等和不和谐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为这样一种理论创造付出了毕生精力。其代表性成果就是《资本论》。在这部举世闻名的著作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的商品现象出发,指出其所包含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这种对立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相分离有关。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其中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产生相对剩余价值,靠延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剩余劳动时间产生绝对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形式自由所包含的实质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与不和谐。资本的使命就是多获取剩余价值,为此它大力推动市场竞争,同时想方设法改进技术,以及尽可能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这样一来工人就处于生产愈多愈受剥削的悲惨境地。阶级对立阶级矛盾和不和谐更加加深。社会财富因此推动而大大增加了,但可能生产过剩,卖不出去,从而造成经济危机。危机使矛社会矛盾与不和谐进一步加剧,靠资本本身很难克服,因而为工人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动力、根据和和历史合法性。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