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哲学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8)01—0006—04

      一

      关于哲学,黑格尔说,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人们“尊敬他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因此学习哲学也就是使“心灵沉入于这些内容,借它们而得到教训,增进力量”。冯友兰则在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对比中提出,哲学是一门“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学问,而哲学以外的学科,则是“使人成为某种人”。这些话意味深长,说明了哲学的“无用之大用”,即哲学的“教育”之用。

      哲学之“无用”,是因为哲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使人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技能,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扮演某种特定角色,即成为某种“专门人才”;哲学之“大用”,则是因为哲学的使命是使人成为“人”,也就是使人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尊重自己,涵养自己,“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这表明,哲学之用,在于“教化”之用,在于“哲学教育”;或者说,离开“哲学教育”,哲学就失去了自己的重要的社会功能。

      培养“某种人”,是通过教育使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再去做具体的事情,因此,“教育”在这里主要是一种“中介”或“手段”,而不是“目的”;培养“人”,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并不只是做好具体的事情,因此,“教育”之于“哲学”,就不是“中介”或“手段”,而是“目的”本身。“哲学”是以“教育”的方式引导人们“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从而“觉解”人生的意义,“提升”人生的境界,“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哲学的这种社会功能显示了一个重要道理,这就是: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其实是从事哲学教育的人;对哲学教育的自觉,应当是从事哲学研究的人的自我意识。因此,如何进行“哲学教育”,就成为从事哲学研究的人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

      哲学和哲学教育是凝重的。哲学问题总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即人类性问题。求索天、地、人的人与自然之辨,探寻你、我、他的人与社会之辨,反省知、情、意的人与自我之辨,追寻真、善、美的人与生活之辨,凝结为理解“人生在世”的哲学范畴。西方哲学的存在与非存在、本体与变体、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经验与超验、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中国哲学的天与地、内与外、体与用、道与器、理与欲、人与己、义与利、仁与智、知与行,无不凝聚了对“人生在世”的深层把握与理解,并因而构成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或人生的“最高的支撑点”。对这些关乎人的“安身立命”的哲学范畴的思辨与体悟,不能不是哲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或者反过来说,离开对这些哲学范畴的思辨与体悟,哲学又何以“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

      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凝重,是同哲学思想的历史性密不可分的。用恩格斯的说法,真正的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理论,都是人类认识史的结晶,都积淀着人类智慧的理论成果。哲学发展的最基本的逻辑,就在于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与哲学史是历史性的思想与思想性的历史的统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对于哲学和哲学教育来说,并不是某种外在的“要求”,而是一种内在的“应有之义”。

      在论述黑格尔哲学时,恩格斯曾经一再强调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是以最宏伟的形式总结了全部哲学发展,是二千五百年来的哲学发展所达到的成果,黑格尔的每个范畴都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阶段。同样,列宁也强调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黑格尔在哲学中着重地探索辩证的东西,黑格尔是把他的概念、范畴的自我发展和全部哲学史联系起来了。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人们,黑格尔之所以能够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创立自觉形态的辩证法理论,就在于这个理论本身是全部人类认识史的成果,是从人类认识史的总结中产生出来的。正因如此,在提出“辩证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同时,恩格斯尖锐地批评了“坏的时髦哲学”。恩格斯说:“官方的黑格尔学派从老师的辩证法中只学会搬弄最简单的技巧,拿来到处应用,而且常常笨拙得可笑。对他们来说,黑格尔的全部遗产不过是可以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不过是可以用来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及时搪塞一下的词汇语录。”这就是缺少“深厚的历史感”的哲学,因而它必然会把历史性的思想变成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从而堕落成为僵化的教条主义的东西。恩格斯对这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批评,是值得每个学习、研究和讲授哲学的人深入思考的。

      三

      哲学与哲学教育的凝重,在于哲学的巨大的思想力量。哲学的思想力量,是一种理论的逻辑力量,一种理论的说服力量,一种理论的批判力量。

      哲学的思想力量,首先是一种撞击人的理论思维的力量。人类思维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世界,总是力图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握到世界的统一性,并以此去解释世界上的全部现象。宇宙之谜、历史之谜、人生之谜,对于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和求知渴望的人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不可遏止的精神上的诱惑和智力上的挑战。面对这种种的诱惑和挑战,人类以思维的逻辑去揭开笼罩着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层层面纱,并以思维的逻辑去展现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哲学的逻辑是智力探险的逻辑、思维撞击的逻辑、理论创造的逻辑,它对人类智力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人类的“形上”追求。同时,这种“形上”追求又构成人类自我反思与批判的逻辑,理论思维自我批判的逻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