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瑞环同志的又一部哲学著作——《辩证法随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学哲学 用哲学》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不少哲学工作者反映,这是哲学界多年来少有的现象,同时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既是一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实际工作者和领导者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与发展的创新成果,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人民大众哲学智慧的生动体现。以宽广的视野来研究他的哲学观点,学习他学哲学、用哲学的特点和方法,对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坚持体用不二 提炼时代精神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一个由概念、范畴、规律等等构成的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个体系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历史观和方法论于一体,形成了一个理论内核。借用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就有一个“体”。这个理论的“体”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总结前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以及生产和政治实践经验,在19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并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内核经历实践的多次检验、反复验证,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被我们称作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创立之时起,就是以指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伟大的社会实践为使命的,就是以改造世界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书斋里的思辨家的哲学迥然不同,相对于思辨家的“就体论体”,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体用不二”的。 然而,长期以来,为了教学的方便,我们在哲学教学和理论学习时经常用逻辑语言来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体用分离的学习和表述的习惯,甚至导致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抬头,使得本来生动活泼的、具有强大实践指导功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段时期内对一些人失去了行动指南的意义,而被视为空洞的说教。然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活的哲学却有着强烈的需求。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针对党校的同志指出:“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1](P815)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理论与实践须臾不可分离,这是理论的生存之道。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与哲学工作者谈话时又明确提出,“希望搞哲学的人,深入实际,把哲学体系改造一下”[2],并强调“抓哲学要抓活哲学”。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长期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面临的历史课题,也是渴望心灵启迪和思想解放的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期盼和现实的需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课题和现实需求出发,来理解李瑞环同志哲学观点的历史地位,可以看出,它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亮点,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的生动体现,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长期学习和运用其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哲学概括的创新成果。对待理论,李瑞环同志选择的立场不是构筑体系,而是立足原理坚持学哲学、用哲学。李瑞环同志指出:“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3](P716)可以说,基本原理主导着他的思维,贯穿在他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的全过程中。这种传承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品格,也是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贯作风。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传统,批驳了那种简单地查找结论、机械地对号入座的教条主义学用方法。他坚持的是指导思想和行动的哲学,是观点和方法高度统一的哲学。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再度提出了哲学的受众问题,实质上也是哲学的功能问题。哲学是为改造世界的大众服务的,启迪智慧、解放思想是其宗旨,不能启迪智慧、解放思想的哲学不是好哲学。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从书本里和课堂上走了出来,对广大干部群众学哲学和用哲学起到了示范作用。这种新探索对于遏制哲学研究、教学和普及过程中急于和乐于构建体系、故弄玄虚、不能深入浅出的不良风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回归了哲学的本义:“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3](P16)他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大众性,纠正了那种把哲学神秘化、贵族化的倾向。他的哲学观点创新了哲学的表达方法,用扎根于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大众生活中的鲜活语言来表述哲学,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启发。他的哲学也畅通了哲学的传播媒介,做到了用民族的大众的语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抵民心,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的哲学观点为“草根哲学”、“老太太哲学”。正因为具有上述特点,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提炼时代精神的精华,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情理交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和独特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必将占据应有的地位并产生重要的影响。 透过李瑞环同志的两部哲学著作,我们看到了一种崭新的学风,他的哲学观点给哲学界吹进了一股新风,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又一次体验了哲学的神韵。这两部哲学著作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形散而神聚,在应用基本原理时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使哲学洋溢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少同志对工人出身的李瑞环同志的哲学造诣深为叹服并称奇,殊不知正是这种出身和站位使他能够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感情联系,使他的出身和站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使他所学的哲学活了起来。我们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有过一位知名的工人哲学家狄慈根,正是他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最早明确地阐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4] 笔者认为,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特点可与狄慈根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