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的培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教指南

内容提要:

愿好心情伴随孩子的一生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曾谈到过一个重要观点,即帮助孩子防止和控制不良情绪的治本措施之一是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经过长期努力,能够让积极情绪主导孩子的心境,并进而形成其“内心世界的背景”,那么,孩子“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会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由于“人在幼小时形成的种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对人的成长起着‘蓝图’的作用”,很可能这种积极的“情绪背景”与“色调”,就将强烈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行为倾向,使孩子“天天都有好心情”。据此,我主张:为人父母者务必充分重视对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首要问题

      我大力倡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并非个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来自于对人类某种“觉悟”的感知。据研究人士介绍,由于临床心理学家发现对抑郁患者进行积极情绪体验的训练,可以减轻抑郁症状,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积极情绪。在20世纪末的10年中,研究者们又发现,对心理疾患能够抵御或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勇气、乐观、信仰、希望、坚忍等。由此确认,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乃是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基于上述背景,美国前任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提出要研究积极的心理现象,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从而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个命题。他指出,积极心理学要从三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第一是积极情绪;第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第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在这里,积极情绪被列为积极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

      从上述信息可知,现在,积极情绪已经不再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普通概念,它已正式成为一门新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问题还不止于此,关键是我们已经可以在实践中清楚地看到,培养积极情绪在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和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个结论一定会在人类今后的发展与进步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积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虽然对于积极隋绪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对于它的大体范围、主要类别和基本特征等,还是有了许多共识。

      心理学家们对于积极情绪的表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基本内涵。哈塞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J情进展得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情绪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很显然,上述解释都还不能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认为积极情绪会产生愉悦感受。

      关于积极情绪的类别,目前也无定论。汤姆金斯认为,积极情绪应包括兴趣、快乐;弗瑞德认为,愉快、兴趣、期望、惊奇四种情绪为积极情绪;拉扎勒斯认为,积极情绪包括愉快、自豪、希望、爱;艾克曼认为,积极情绪包含快乐和惊讶。积极情绪研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兴趣、满足和爱。后来他又提出自豪和感恩两种情绪也为积极情绪。自豪是自我价值得到认可时产生的情绪。感恩是受益人感知到施益人或施益源的作用,提高受益人的幸福感时产生的积极情绪。由上述观点可知,从基本的愉快,满足到较复杂的自豪、感激等都可划为积极情绪的范围。

      当前,我最为关心的是积极情绪的积极作用问题,因为这才是积极情绪真正能引起人们重视的根据。目前据我所知,理论界对积极情绪主要功能的认识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

      1、积极情绪能够促进认知。弗瑞克森曾通过实验测试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注意范围,发现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者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者有更大的注意广度。艾森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积极隋绪与认知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者,有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弗瑞克森认为积极隋绪产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一般不会像消极情绪那样产生具体的行动倾向(如恐惧引发逃跑,愤怒引发攻击),所以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取消对具体行动的准备,有效地撤消消极情绪的体验和生理唤醒。在弗瑞克森的一项研究中,采用压力任务,使被试者产生焦虑体验,同时有心率、心血管活动和血压升高这样的生理反应。之后,用电影诱发被试者三种情绪:欢乐、满足、悲伤。结果发现,在两种积极情绪条件下(欢乐和满足)的被试者,心血管活动恢复到基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者,而在悲伤条件下,被试者的心血管恢复速度最慢。

      3、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的人被称为弹性个体。弹性个体会从压力和消极情绪体验中迅速有效地恢复,并灵活地改变以适应环境,就像弹性金属那样伸缩、弯曲,但却不会损坏。采用高压力性任务来诱发被试者的消极情绪,发现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压力性任务前和任务中,有着更多的愉快、兴趣这样的积极情绪存在。

      以上是科学实验的情况,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体验其实也很明显。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下,看事物、想问题、办事情,态度会更积极,思路会更清晰、手脚会更麻利,学习和工作效果一般都要比在不良情绪状态下好得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