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休谟说:“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当孩子享受着更好的物质需要时,他们却认为快乐依旧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可望而不可即。今天,家长与孩子对快乐的理解差异似乎越来越大,而如果孩子从小就体会不到快乐,幸福也只会离孩子越来越远。 一、让孩子生活在“童年”里才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1.每个人对快乐都有自己的理解,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快乐是以孩子自己内定的标准而非家长的标准来评价的,成人最易犯的错误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评判儿童,他们往往指责儿童“身在福中不知福”。与失学儿童渴望上学相反,饱受教育之苦的孩子却认为,只要能下课、放学、离开学校,他便是最快乐的。现在,很多家长更多地从儿童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来看问题,认为现在的孩子无比幸福,他们忽视了作为当事人的孩子的主观感受。另外,幸福也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既包括对生活的满意感,也包括是否感到快乐等情感反应,仅以物质需要的满足来看待孩子的幸福不仅是以偏概全的,孩子甚至会认为家长为他创设的物质需要是应该的,哪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呢! 2.家长的生活态度影响着孩子的快乐感受。有的家长由于对社会有怨恨感,一经常牢骚满腹,这样的家庭氛围怎么能培养出积极向上、快乐幸福的孩子呢?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以为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不休息地为孩子辅导或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一定会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殊不知,这样孩子的心理压力却大增,对他们来说反而没有快乐可言!许多家长将孩子学习定位在明天而不是今天,他们经常对孩子说: “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地球,扫大街。”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将学习看做是苦差事,自然就没快乐了。 3.儿童就应该像儿童,让孩子生活在“童年”里。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过一次有奖征答,“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是其中的最佳答案之一,它告诉我们,儿童应该是最快乐和幸福的人。可是,学习几乎成了孩子唯一的生活方式,紧张成了他们生活的主基调。即使在课外,孩子用于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多,自由游戏、按照自己的兴趣做事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穷于应付作业,疲于奔命,纯真、活泼、充满梦想的快乐童年已不复存在,他们应有的天真烂漫、朝气蓬勃和多姿多彩的世界已褪色。很少有孩子觉得自己正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因此他们觉得自己不幸福、不快乐。 二、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在于有一个快乐的今天。 1.成功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快乐的全部源泉。罗素说:“成功只能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牺牲其他一切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实在太昂贵了。”如果将成功的学习等同于快乐的源泉,必然得出不成功的学习一定会不快乐的结论。实际上,有一些学习成功的学生并不快乐,他们时常体验着一种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表现出对学习和生活的不满意。相反,有一些学习不成功的学生倒活得很快乐,他们不仅根据自己的实际将成功的起点定得低一些,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快乐的范围定得广一些,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如果你用一生中最伟大的两三件事作为获得快乐的源泉,通常情况下你都会感到不快乐。孩子今天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它不仅与成功的学习有关,游戏、劳动、交往,家长、教师、朋友的关爱支持等,都能影响孩子快乐与否,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和快乐的心态是他能够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 2.快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享受不断追求的过程。正如有的心理学专家指出的那样:向期望值接近的过程而非最终目标的达成对幸福感最为重要。怀有一定期望值的人,尽管当前状态离目标状态相去甚远,也会因处于向目标接近的过程中而感到满足。让孩子有一个梦想并使他为之勤奋学习远比今天学习的成功来得重要。快乐的人应该有不断追求的过程,他总是会不断地为自己确立一些目标,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当他为了这一目标而专注于某一活动时,就能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感到被需要,获得充实感。这样,会使孩子在从事有价值和有挑战的活动时会获得能量和目标,并且远离悲伤,使每天的生活变得有规律和有意义。即使有时会碰到问题和不幸,也能不断地重新开始生活,养成一种快乐、积极的生活心态。 三、学习也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孩子快乐是家长的职责。 1.学习其实是件很快乐的事。有家长说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自然产生厌学情绪。其实学习也可以是件很快乐的事。假如你走过一块荆棘地,你是愿意把它当做坎坷道路上的又一障碍还是认为它是到达成功过程中的一个驿站?如果你是前者,学习讨你来说就是压在肩上的重担;假如你是后者,那么你就能很轻易地把担子挑在肩上了,所以学习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关键取决于自己。 另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当儿童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时,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为了不致落后于众多的同伴,他必须勤奋地学习,但同时又存在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便构成了童年的危机。如果孩子一直很勤奋、很努力,但自己一直认为没有“成功”,那么他很容易感到不快乐。家长如果能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方式,就能积极化解孩子的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有助于孩子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