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感需要从小培养 在许多美国家长看来,用心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美国式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美国许多家长在婴儿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 不少比较聪明的婴儿,在这个时候往往已开始萌发了与开玩笑有关的“幽默意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将抱着的孩子做“下坠”的动作时,一些孩子在体味到身体下落的那种特别感觉时,竟然还会意识到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于是脸上可能会漾起笑容! 一周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美国家长会冲他做个鬼脸以示安抚。此时,孩子往往会被大人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一些家长甚至还鼓励孩子学着模仿自己做鬼脸,做得愈可怕就愈能得到表扬:“宝贝儿做的鬼脸比爸爸做的更难看!”或许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尽情领会大人话语中的确切意义,但他一定知道:大人在对他的行为做出肯定! 两岁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多数美国家长会经常在生活中故意制造出一些这样的“不和谐”。比如,爸爸故意将袜子“戴”在自己的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要是孩子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父亲不但不会对孩子横加指责,相反倒是跟着孩子一起哈哈大笑。当然,这种故意“创造”的不和谐也不能过多、过滥,只能偶尔为之,以免部分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弄假成真或本末倒置。 当孩子满三周岁时,已能认识到概念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爸爸故意拎起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在家里,美国家长在通常情况下会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孩子一边模仿,一边哈哈大笑。 四岁左右的儿童特别喜欢“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一些美国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不仅不阻拦,而且还会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好玩。 待孩子长到五、六岁时,便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了。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游戏。 在美国,七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有些笑话显然不够高雅,但大人也不会粗暴地予以批评乃至责备。实际上,此时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气的男孩,往往会通过笑话或恶作剧来“平衡”或“调谐”自己的心态。尽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让大人们(其中也包括教师)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们理应予以包容。原因很简单:这可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家长和老师会对孩子作一些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堪称明智之举。 到了八、九岁以后,多数的美国孩子已经初具幽默感。家长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回家后更多地倾听孩子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美国家长对孩子幽默感做出肯定的一种表示。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给一些电影或电视剧改变甚至加添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局。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学校里会常常组办有关“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对于这类能起到增强孩子幽默感的活动,美国的家长们大多予以无保留的支持。 根据一项美国专家从事的专题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幽默感大约有3成是天生的,而其余的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具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由此幽默的孩子往往过得比较快活。幽默还能促进智商的健康成长,于是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