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访周国平

作 者:
萧于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做孩子的好园丁

      从教育就是生长的观点看,家长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当好孩子的监护人。用植物的生长打比方,自由就是充足的阳光水分,监护人就是园丁。优秀的人才是生长成的,不是训练成的。教育应该为孩子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如果做不到,最低限度是不要挡住阳光。

      卢梭有一种说法: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萧:如今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无力改变现行的教育制度,只得拼命给孩子施压,使孩子从小就背上特长、升学、就业的包袱。孩子从小就被迫上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受益的是谁?受害的又是谁?

      周:我的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他们班的许多家长都争相替孩子报各种名目的特长班,目的是为四年后的“小升初”做准备。小学升初中,原是义务教育范围内顺理成章的事情,怎么会让人如此惶恐不安?我上网搜索,发现其中大有名堂。

      按照规定,小升初的原则是“免试就近入学”。但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分配,致使那些拥有雄厚资源的重点学校、名牌学校成了人心所向。既然允许择校,家长们就趋之若鹜,即使要收取昂贵的择校费,名额仍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学校就用招收持长生的办法去缓解矛盾,并名正言顺地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相应的特长班,收取不菲的办学费。

      由于特长证书是考核的主要凭据,证书的级别和数量就成了录取的关键。有记者看到,在某校报名处,一个家长手里拿着孩子的40多份证书,引得其他家长羡慕不已。可以想象,现场的这种攀比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广告,会促使各种特长班的生意越来越兴旺。

      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爱好。但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特长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从小学开始,多数家长就在为孩子将来的逐级考学而恐谎,直到孩子考上大学,恐慌才告一段落。这样,围绕着各级升学考试,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兴旺恰恰证明了现行考试制度的可悲。我仿佛看到,在通向高考的窄路上,从小学到中学,关卡林立,商贩密布,强迫或诱骗行人留下买路钱,受害的当然是学生及其家长。

      家长费钱费力驱使孩子学各种班,其结果是多数孩子都自学了,获利的只是办班的机构。即使有的孩子在不良竞争中获胜,付出的代价也太大,牺牲掉的是童年的幸福。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的身心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更重要。孩子不愿上什么班或许损失不了什么,上多了这样的班或许还真会得不偿失。

      萧:孩子课余时间不上课外班岂不白白浪费了童年、少年的宝贵时光吗?

      周:卢梭有一种说法: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话乍听起来很荒谬,但有一定道理。他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许多家长和老师惟恐孩子虚度光阴,逼迫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卢梭会说: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天跑跑跳跳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大人们在工作,孩子们却在玩耍,在梦想,仿佛是在无所事事地挥霍宝贵的光阴。但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我特别赞成卢梭的一个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强行把一些能力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地生长。

      对于卢梭提出的教育就是生长的观点,杜威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说: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并不是在生长的前头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我觉得杜威讲得非常到位。那些谋职之类的东西当然不是不要,但它们不是生长的目的,只要你生长得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自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生存地位。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萧:父母为孩子今后的幸福牺牲他们现在的幸福有什么错吗?

      周:今日的家长似乎都深谋远虑,很早就为孩子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为了拿到那张最后的文凭,孩子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有道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一开始就是输局了。身心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只学得一些技能,将来怎么会有大出息呢?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完全抹杀了,其全部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这种做法无疑是野蛮的、不值当的。

      教育应该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算打好这个基础呢?非常简单,就是看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而有意义。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段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若以未来的名义无情地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和青春,就如卢梭所说的:为了某个不确定的未来而剥夺现在,这种做法是残酷的。依我看,这种做法其实也剥夺了未来:一个人在童年和青年时代过得不幸福,他的那个不确定的未来也会凶多吉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