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一定要有限度

作 者:
林格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怎样和孩子沟通—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新世界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梦幻,而不愿去面对现实。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喜欢,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原本,赏识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转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父母当然乐于充当孩子的拉拉队,但问题在于,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身后的拉拉队已消失不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打个比方,“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运用赏识的第一条原则:让孩子自我赏识

      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但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赏识”。我们需要就赏识这种教育手段提出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药也有个份量限制。

      运用赏识的第一条原则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或者说,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而不是依赖外来的奖励;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以下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激励自己行动的几个简单办法:

      1.改变表扬用语的代词

      戒掉孩子依赖外部赏识的一个最方便的方法是在你对孩子的表扬中改变代词,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成你(孩子)对孩子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除去了赞许声中的强调色彩,而是更多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如:“你今天这么用功,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改为:“你今天这么用功,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

      2.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

      我们可以从早到晚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们骄傲,但孩子们迟早总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

      告诉孩子,当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

      3.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

      把孩子对自我的肯定稳定下来,并且加以强化,这非常重要。孩子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奖赏。

      有多种办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这里只简单提出几个:

      记一本成功日记,给孩子一本日记簿,让孩子至少每周一次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获得的成功。告诉孩子,成功的定义是,自己对自己作出的任何改进,以及为这种改进付出的努力。

      让孩子给自己写信,鼓励孩子在自己行为良好或尽了自己努力追求成功的时候,写一封信给自己。在写信的时候,他可以随意使用一个他喜欢的身份,比如自己的父母,比如班主任和校长,也可以是某个电影中的英雄,在信里,他应该描述自己认为好的行为,并且对此提出赞赏和鼓励。

      让孩子给自己设计一份奖品。在家里准备一些类似彩色纸、画笔、颜料、碎布等物品,告诉孩子,他只要做了一件令自己骄傲的事,并且对父母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份奖品:图画、贺卡等。

      ●运用赏识的第二条原则:在孩子做事过程中赏识

      不能将“赏识”简单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如果说后两者更多地针对孩子已完成的良好行为,已取得的优秀成绩,目的是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那么,赏识的更大的作用应该是针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有个诀窍,不妨称为“够苹果原理”,跳一跳,够得着。父母必须在接纳孩子目前成绩的前提下,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面对孩子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要像最初教孩子说话和走路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尺度定得太高,要定在孩子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让孩子在成功的良好感觉下轻松愉快地飞翔,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下面几条建议:

      1.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一定要怎样夸奖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赏识不会产生“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