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综合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不要让失败心理左右孩子的生活

      苏苏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再过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看着孩子渐渐长大,苏苏的父母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苏苏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三、四年级时,成绩就一直不好。到了五年级以后,苏苏对学习好坏就完全持无所谓的态度了,父母,老师责备也好,好言相劝也好,就是“推”不动她。她似乎对自己的成绩以及对老师、家长的批评都无所谓。

      用苏苏爸爸的话说,“现在我们最着急的倒不是她的成绩,而是她的态度。平时成绩不好或挨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看不出她有任何着急或者不好意思的态度;偶尔,她表现出一点进步,我们也会表扬她,可是,你表扬她时,她也不会表现出任何高兴的样子,整个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据教育心理学家分析,苏苏这种情况叫“失败综合症”。所谓“失败综合症”,即失败不是由于自己缺乏能力,而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由于根本没有努力而遭受失败。

      那么,孩子的这种“失败综合症”,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一是重复失败的经历,可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失败了。大多数孩子刚上学时,对学校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如果孩子一次又一次没有达到目标,他就可能体验到挫折,会感到自己对生活和环境,自己的学业都无能为力,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体验到无助感,并放弃努力。

      二是对成功和失败的不正确归因,也会导致“失败综合症”的形成。有“失败综合症”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一个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成功有一种“宿命”的观点,感到成功与失败不是自己能够决定和改变的,而是由外部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决定的。

      三是来自家长,教师等的不良评价。家长可能会这样对孩子说:“连这个都不会,你真笨。”“我看你是无可救药了。”“你看隔壁家的津津,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她一样?”无疑,这些都是令人泄气的评价。孩子的思维相对比较简单,他们会很大程度地相信成人说的话。如果父母说他笨、孩子可能就会信以为真,认为自己不聪明。

      既然以上种种原因会导致孩子产生“失败综合症”,那么,面对有“失败综合症”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帮助孩子处理可能的障碍。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可能存在许多障碍。例如,知识的学习是积累性的,以前学习的知识如果不扎实,那么除了要学好现在的知识外,还要对以前的知识缺漏进行弥补。家长可以想想办法,帮助孩子排除知识缺漏的问题。

      2、采取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是很难“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是一次胜利,从而让孩子一直带着胜利的喜悦去攻克最终的大目标。

      3、掌握积极的归因模式。一个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欠缺或任务困难的人, 可能只有较低的期望,且常轻易放弃期望。一个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的人,可能下次较为努力。所以,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有助于保持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

      4、鼓励孩子的课外兴趣。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 许多家长会心急地将孩子牢牢地“钉”在功课上,完全剥夺孩子开展“课外兴趣”的时间和权利。殊不知,鼓励孩子开展课外兴趣,既可以使孩子多一条“成功之路”,多了个发挥才能的领域,同时也是父母“爱心”的体现。孩子会觉得尽管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但父母还支持他的课外兴趣,表明父母还是爱他的。这无疑是对孩子的最好激励。

      5、做一个善于评价的家长。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评价孩子的家长可以避免孩子进入“习惯性无助”状态。父母应避免给孩子“贴标签”,避免用使人丧失信心的话来评价孩子。此外,父母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学习过程各个的评价而不是只着重结果,应注意采用个人标准而不是集体标准。

      原载《中华家教》(京),2007.4.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