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各项心理品质及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一个人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代。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势必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活动完成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是维持儿童探索活动的动力。在宽松民主的家庭气氛中,儿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自由活动,敢于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在活动中,儿童言语获得发展,动手能力获得发展,思维得以活跃,智力得以开发。 其次,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可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 父母的言行、道德人格、美丑评价、赞赏与斥责、奖励与惩罚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对人生的看法与思索等极易对儿童的行为、情感、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终生印象,从而对其社会化产生重大作用。 再次,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个性品质。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儿童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特征。儿童在活动探索中的心理感受,会不断强化和加深他的自我概念,如自己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相信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强化加深的自我概念又表现在他的具体行为中,影响他的活动探索过程。于是,在良好心理环境的支持下,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创设家庭心理环境时存在许多误区。某些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实际上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因为对儿童包办代替一切等于剥夺了儿童活动的机会,剥夺了他们选择和思考的机会,剥夺了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容易使儿童养成好逸恶劳、爱慕虚荣的性格;有些家长采取相反的态度,对孩子过分苛求,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这也阻碍孩子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没有自由的空间,无法表达内心的想法,导致产生胆小、怯懦,甚至冷酷、暴躁、反抗等不良行为;另有某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盲目攀比。期望过高,儿童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一旦失败,孩子就容易气馁,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家长的理想与孩子的兴趣、爱好背道而驰,孩子最终会对学习、生活丧失兴趣。 因此,家长在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时不容忽视一些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才能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创设良好家族心理环境应注意的细节 1.正确对待儿童提问,认真倾听儿童诉说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其中就包括“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他指出,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儿童从1岁半起就进入第一个好问期,3岁以后进入第二个好问期,4—5 岁是儿童好奇好问的高峰期,提出的问题数量多,内容广,很多问题成人都难以回答。家长应正确对待儿童提问,保护儿童好奇心。当儿童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耐心地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儿童的讲话,不要不假思索地做出某种结论性的评价或简单应付。有些家长,往往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啊”、“哦”、“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家长这种态度传给孩子的是一种消极、漠视的信息,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所以,家长不但要有耐心倾听儿童说话,还要力争让孩子感到家长与他们对话时地位是平等的,而非专制式的。 2.鼓励支持儿童,多与孩子交流 儿童的活动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当儿童有了发现,总是迫不及待地告诉家长。如果家长对儿童的行为加以鼓励和支持,儿童就会感到自己是被家长接受的,因而能够毫无疑虑地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相反,如果儿童得不到家长的强化或由于家长不恰当的阻止,就会逐渐泯灭自己对世界的探究欲望。另外,家长的鼓励也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儿童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当儿童刚刚对某个对象产生兴趣时,家长应给予支持;当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给予鼓励或帮助;当获得发现时,家长应表扬或给予儿童激励性的评价,使他们再接再厉。同时,家长也要与孩子多交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使孩子获得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怀和爱,使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3.给予儿童自由活动的空间 家长的指导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活动,但如果应用不当,则会变成对儿童的一种限制,从而阻碍儿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儿童心目中,家长具有权威性的地位,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儿童感到家长是自己身后的一个安全的心理基地,对自己没有任何束缚,那么他就能够大胆地去尝试和创造,否则他就会时时想着如何使自己符合家长的要求。这样,他体验的就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宽松的气氛,他的行为也就指向外在的目的而不是内在的追求了。有些家长往往把自身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或者试图摆脱父母束缚,或者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很容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因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给儿童自由活动的空间,尽量不要制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同时也要尊重并接受儿童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