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受严罚后遗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直面“受罚”,增强抗挫折能力

      周诺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连续几年担任班长。进入小学六年级,换了班主任后,周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向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他,变得情绪低落,牢骚满腹。

      原来,新班主任爱罚学生:做错一道题,罚抄10遍;默写不好,每个字罚写20遍;值日的学生没有把卫生搞好,罚抄课文:学生上体育课违反纪律,罚抄字典。身为班长的周诺,看到这一切心里很难受,认为老师缺乏同情心,被罚的同学很冤枉。看着老师威严的面孔,他不敢提意见。在学校不敢流露不满的他,只有回家后对着妈妈“发泄”一下。

      一天,周诺回到家里有些兴奋,告诉妈妈自己也挨了罚。说完他就去做作业了。可妈妈发现儿子在笑,一边写,一边笑,嘴里还唠叨着什么。妈妈问孩子为什么笑,孩子不说,还是笑。妈妈觉得孩子的情绪不对,担心孩子和老师发生冲突,进而耽误学习,于是给我打电话,咨询她应该怎么办。

      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并不少见。孩子做错了事情,必要的惩戒是不可少的,但是什么时候罚,怎么惩戒,却是很有学问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滥用惩戒,对孩子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罚掉孩子心中的神圣感。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信任老师,孩子才接受约束,听从教导,完成学习任务。然而,过度的惩戒,最终会导致孩子心中教师的圣像倒塌,接踵而来的是疑惑、不信任。

      罚掉孩子的自尊。过多惩戒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疑惑,他们否定自己,贬低自己; “我就是笨,我真的很傻,我就是不行,我不可救药了。”在把自己贬低得一钱不值之后,他们无助、空虚、痛苦,更加迷茫。这时,他们会采用不当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发泄之后,他们会更加恨自己,不尊重自己,进而恨其他人,彻底失去自尊。

      罚出“逆反精神”。失去了自尊,孩子就会和老师作对,以向同学证明自己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证明自己的勇敢。这样的“英雄气概”是孩子战胜自卑心理的唯一精神支柱,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就意味着他们会逆反到底,绝不会轻易妥协。

      罚出虚伪。我们先看两份检查。

      检查

      高老师,您永远居住在二(6)班学生的心理(里)。

      今天我一下课就走了,十分不对。

      老师让我写200写(字)的检查。

      我十分(实在)写不出来。

      下回一是(定)不敢了。

      老师多谢了。

      对不起。因为我写不去(出)来200字了。

      二(6)班 张×

      检查

      今天上第三节体育课时,下课后我提前回了教室,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私自上楼,给班级丢了分。我知道错了,希望老师谅解。我下次绝对不怎么(这么)做了。知做(错)就改,才是好孩子!大良民。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花朵。老师爱我,我爱他。老师大人大量,原谅我们。我们知道了错误的所在,我们忠(衷)心的(地)垦(恳)求:“原谅我们。”老师是无私奉献的主神(?)。

      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谢谢老师!

      原谅我们!

      我保证:我再也不犯错误了,听老师的指挥。

      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无落款)

      对此,王晓春老师点评说:“我们的教育果然超前。低年级的小朋友,还没学会作文,先学会写检查了;还没学多少知识,先学会给老师拍马屁了;语言还未通顺,说假话大话空话、给自己扣帽子就已经很在行了。这是教育吗?这是负教育。这种教育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这是在毁孩子……”

      不用多说,面对压力,孩子学会了虚伪。

      面对惩戒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根据孩子受到的心理伤害采取补救措施。周诺一开始只是一个旁观者,但由于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所以在同情心的作用下,他有意无意地犯错误,以此发泄自己的不满。可见,在孩子流露出不满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都是会犯错误的,即便是贵为老师。但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能因为老师采取的方法不当,而否认老师的良好用意。同时,要鼓励孩子和老师交流,告诉老师同学们的怨言和不满情绪,给老师提建议,请求老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惩戒措施。孩子能够给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心情就会舒畅很多。

      其次,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惩戒。要让孩子明白,惩戒所针对的是某一个具体行为,而不是对人的全盘否定。孩子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他们就会正确面对惩戒,并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但是对于那些经常遭受惩戒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仔细研究孩子为什么被罚,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不再受罚。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该找老师好好沟通,双方共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原载《妇女生活》(郑州),2007.3.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