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全家人都很高兴,认为孩子从此长大了。但哪知他经常从学校打电话回来,一会儿语文书没拿,一会儿数学书忘带,一会儿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全家人“惶惶不可终日”。后来,我去向老师请教,老师指出,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看课程表收拾、整理书包,慢慢地,他就学会对自己负责了。如果我们总是替他理书包,等于替他承担了责任,他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理书包是我们的责任。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们才恍然大悟。于是,我们按老师说的,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孩子没有了依靠,反而渐渐对自己的事情上心了,也不再发生稀里糊涂忘带学习用品的事情了。 9岁男孩的母亲 李黎 观点二 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感觉。 孩子每次出去玩,我都要求他和家里人说一声。有一次,孩子出去玩,我在家里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当孩子回家时,已经比预计的时间迟了几个小时。我先询问他去了哪里,和谁在一起。等情况搞清楚以后,我就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妈妈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在家里等得非常着急。被我这么一说,孩子才明白,原来自己出门,家里人要担心的,自己出了什么意外,家里人是要伤心的。后来孩子每次出去玩,都会先打个电话告诉我们。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把自己的行踪随时告知家人的习惯。我认为,这也是对家人负责的一种表现。所以,要让孩子对家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你的感受、你的担心,从体贴父母做起,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心思,孩子会自觉改正自己的行为的。 12岁男孩的母亲 王宇珍 观点三 重在参与,逐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我是老师,有很多机会看到别人教出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于是,我有意让孩子从小做个有心人,比如,临出门,把关门、关灯的事交给她;特别难记住的事,请她帮着记住;经常告诉她“请你帮妈妈记住一件事,明天要……”到时候孩子自然会提醒我,什么时候该什么,很少会搞错。我发现,她现在比我还“操心”,看到任何事,都认为和自己有关。有一天晚上家里没有电,我们点燃了蜡烛。过了一会儿,她看见厨房的蜡烛快烧完了,急忙大喊:“妈妈,蜡烛要烧完了,盖子要烧到了。”看我反应慢了一些,她就自己跑过去,吹灭蜡烛,重新燃起了一根。我觉得孩子对这类小事关心,实际上是她已经初步拥有了一种对人对事负责的心思,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基础。 10岁女孩的母亲 李芳 观点四 点明利害,逐渐放手。 有一次,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他热情地把玩具拿出来,放了满满一客厅。我对儿子说:“妈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心里很高兴。但是要给你一个任务,玩好后,要把这些玩具放回原处,以后我会更欢迎他们来的。”傍晚,儿子的同学回家了,撒下了一地的玩具。我估计儿子会让我帮他整理玩具,就抢先说道:“这些玩具我不知道放在哪里,如果我去放的话,下次你玩的时候找不到了可不要怪我。”儿子二话没说,马上利利索索地整理他的玩具,而我只是边做饭,边看他干得怎样,需不需要帮助和指点。想不到的是,儿子把每一样东西都放回原位,而且放得整整齐齐。看来,孩子经过努力自己的事情是能做好的,但这需要我们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 11岁男孩的母亲 周青 观点五 明确责任义务,习惯成自然。 我的孩子原先在家里看到爷爷奶奶洗碗、爸爸妈妈搞卫生,以为这些事跟自己没有关系,在旁边袖手旁观。还有,当初她回家时,鞋子一脱,换上拖鞋,就只顾自己去玩了。我们只能在背后一边帮她收拾东西,一边数落她。从每次的情况看,她一定是没听进去过。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把家务事分成几份,落实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比一比谁做得好。比如理鞋柜的任务给女儿做,她就不再乱扔自己的鞋子了,我们回来时还要听她的话把鞋子放整齐。后来,孩子越来越能干了,我们除了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外,还到花鸟市场去买了小鸡、小金鱼来喂养。她现在“责任心”可强了,每天都要照看她的小宠物,生怕我们照顾不周导致宠物闹病或死掉。 9岁女孩的父亲 钱少君 责任心是自觉承担责任的品质,是积极的精神。把孩子养育成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大人,这是多数父母的共同目标。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责任心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实践,要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是十分珍贵的。 摘自《家庭教育》(杭州),2007.3上.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