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升和补充,在学生的全程教育和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作用。平日我们说的“环境育人”,不仅是指学校环境,也指家庭环境。孩子入校接受系统的文化和思想品行教育后,家庭教育仍举足轻重。若是学校教育那头“热”,家庭教育这头“冷”,对学生心理和良好思想品行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家庭教育也和学校教育一样,得讲方法,根据孩子身心和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可是,当前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还存在不少教育误区。不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教育内容过时和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发展。不仅教育效率低,有时甚至扭曲了孩子心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后果是可怕的。 在日常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交往和联系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存在有如下几种弊端和误区。 一是教育心理失正 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我们发现家长们不正确心理有以下四种情况:一种是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好教的,树大自然直,等孩子长大就懂事了,因而对孩子们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采取容忍、视而不见的态度。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等长大了,还教育得过来吗?第二种是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当家长的管好吃、穿、住就行了。因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得力,导致孩子受到的教育不全面、不一致;第三种是强调自己的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子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第四种是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教育孩子等。这些教育心理,其行为上是推卸教育责任,结果是致使孩子产生妒忌、自卑、情绪不稳、创造能力差,严重者产生厌学、厌考、厌世等心理问题,从而使孩子成为“双差生”或“偏激学生”。 二是教育要求失度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一定的文化,也懂得读书学习和掌握技能对孩子未来生活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更何况危机感很强的现代家长们,正常的期望和要求,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有一技之长或考上更好的学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孩子本身素质高低、兴趣和感受如何,自作主张送孩子进各类专长培训班或买来大批资料,强迫孩子去学。有的见孩子达不到理想成绩就非打即骂,用不切实际的方法剥夺孩子们发展自己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侵占了孩子们任意遐想的自由空间,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给孩子身体和精神以无法承受的压力;有的甚至会造成孩子出走甚至打死孩子或孩子自杀的悲剧。这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一厢情愿的过度要求,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不幸。教育是不会成功的。 三是教育的内容失重 报纸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某名牌大学的一女大学生,竟拿刀刺杀自己的导师。作为名牌大学生,前程辉煌,为何会走上杀人之路呢?据资料说直接原因是导师拟定的出国人选中没有她的名字,她就失去了理智,动手杀导师,间接原因是其错误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的不正确的人生观。小学时,其父在她房间里挂了一双草鞋,告诫她“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穿草鞋种田;考上了大学,穿皮鞋过好日子”。父亲的重智轻德、重智轻劳的教育观念,从小就在这位大学生的心灵上烙上了“劳动耻辱,出人头地光荣”的印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心理畸形,追求功名、自私自利、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就走向极端。这件事说明了父母的无知教育内容致使孩子们心理成长和智力发展失去平衡,自我价值观念错误,自我成就思想严重,最后只能走上邪路,导致教育的最终失败。 四是教育理念失所 教育理念是随时代的变化和改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孩子适应社会,紧跟时代,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仅要新,更要有超前性。然而,不少家长生在现代,可头脑里还存在一些封建的东西,教育观念落后且背离时代发展,认为“读书是为了考试、升学、当官”“光耀祖宗”。于是,一味地苛求孩子出色、拔尖、拿第一、争面子,这种做法,除了陡增孩子的心灵压力外,没有任何好处。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学时成绩优秀,总拿第一。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环境的改变,竞争范围的扩大,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她一下子难以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没拿第一。孩子的妈妈觉得孩子不努力,不争气,丢了脸,第一次给了女儿一记耳光,以后就总是唠叨不休,不给女儿好脸色。这位从小温顺听话的学生,回到家提心吊胆,没有欢笑,在学校,时时注意第一名,次次比着第一名,经常休息时间也没有,就这样担心着、比着、想着、争着。一年下来,她渐感头痛、失眠、厌食、健忘、恐考,成绩愈下,骂声更多。她失望、悲观、心理畸形、最后精神失常,家长后悔不已。一个本来很有发展潜力的孩子,就被这些陈旧的教育理念,腐朽的面子观念给毁了。 五是教育行为失控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行为的教育失控,二是家长教育的方法失控。有一位家长,一天看到自己的独生儿子从学校回家,满身污渍,衣服扣子被扯掉,手臂上有一道抓痕,见此景,家长忙问:怎么了,我的儿子?儿子回答:我和某某打架了。父亲连忙说道:这次没打赢,下次一定打赢!好儿子,有志气!母亲拉过孩子,边涂药边说:下次可别再受伤了啊!儿子顺从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