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家长和老师过于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开发,而相对忽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果非智力因素反过来又严重地阻碍了孩子智力因素的发展。所以,本文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分析困扰青少年成长的三大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人际关系不良 1.亲子关系不良 但凡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有几个共性:一是亲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主要表现为家长说得过多。在一个家庭里,谁的话最多,谁最没有教育效力,孩子往往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可是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沟通,却不知道是自己说的话太多,把孩子的嘴堵住了。经常有家长在热线电话中十分苦恼地问我:“孔老师,我家孩子,大人说什么都不听,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我就问:“你说他什么他都不听,你还说他干什么?到底是谁有病啊?闭嘴不就完了吗?”这样的家长,我提供的教育建议是闭嘴三个月,直到孩子主动找家长交流,那么有效的沟通也就开始了。 二是夫妻之间出了问题。其一是家长意见不同。最近,有一家三口来找我咨询,丈夫抱怨妻子把孩子惯坏了,妻子抱怨丈夫把孩子打出了毛病,而孩子呢,孩子对我说,她爸爸是魔鬼,早晚会下地狱;她妈妈是窝囊鬼,明明知道我爸爸有外遇,还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我一听,十分同情地对孩子说:“孩子,你一家有两个鬼,你的日子可怎么过啊?”但是,我话锋一转说:“孩子,外遇这种事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然而,孩子告诉我说,有一天夜里两点她起来上厕所,发现她爸爸在饶有兴趣地发短信。她说,“半夜三更的,我爸爸会给谁发短信呢?同事?领导?亲戚?父母?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情人!”孩子自己通过推理得出这样的结论后,突然有些看破红尘,很聪明的孩子从初二开始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了,结交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动不动就不去上学,这边爸爸打,那边妈妈拉,孩子夹在中间居然看他们两个大人的热闹。做妈妈的特伤心,觉得白疼这孩子了;做爸爸的特恼火,觉得自己的高智商都遗传给了孩子,可这孩子一点意志力也没有,一点也忍受不了孤独,一点也不知道学好。可是,他们压根都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却出在他们自己身上。其二是夫妻感情不和。有一位中学生写信告诉我,近两年来,他爸爸妈妈总是不和睦,经常吵架,所以他总是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堕落下去,和一些不良少年在一起混日子。表面上好像没事一样,其实心量里一直很委屈、很伤心,伤心自己家族为什么不能像人家那样和睦呢? 我们做家长的总是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可是,究竟有多少家长真正为了孩子而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建立友好、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2.师生关系不良 青少年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无形动力。如果孩子从老师的眼睛里看不到老师对自己的希望和赏识,他不是对老师充满了怨恨,就是对自己充满了失望。这样的孩子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和这些学生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原因是这些孩子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老师,对老师的一些言行发生了误解,而这些误解没有及时消除,并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当然也有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出在老师身上,可惜这些孩子没有意识到,老师没有因为自己的错误受到任何损失,相反,他却拿着老师的错误严厉地惩罚了他自己!所以,作为家长,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孩子的师生关系,培养孩子对老师的良好情感。当老师冤枉了孩子时,你要引导孩子学会原谅老师,因为上帝在造老师的时候没有把老师专门制造成圣人。 最近,我接受了章丘一位初二家长和孩子的咨询,孩子因为老师冤枉她和老师处处对着干。这位老师后来也意识到自己错了,但因为孩子在班里公然对抗老师,老师觉得有损自己的威严,非得孩子给他赔礼道歉不可,否则不让孩子上课。可是,孩子觉得明明是你老师先错了,凭什么要我道歉?对抗的结果,孩子罢学。家长夹在老师和孩子中间,又气又恨又无奈,都到什么时候了,你还冥顽不化,胳膊非要拧过大腿啊?老师也是,你和孩子拗个什么劲。最终说服孩子来见我。我和孩子谈了一个小时,孩子就很高兴地决定回去上学,去给老师道歉。家长很纳闷,怎么这么神啊?我说你是两头都批,批孩子冥顽不化;批老师小题大做。我说我是两头都夸,夸孩子有个性,夸老师有责任心。我请孩子大度一点,给老师树个梯子,让老师下来,你把老师架空在半天中,老师下不来多难受啊! 所以,遇到孩子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别一味地谴责孩子,也别为老师胡乱争情理,更不要抱怨老师,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倾听者,有很多时候,孩子发泄完了就没事了。 3.同学关系不良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度下降,重视同伴的评价,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与同学产生矛盾与冲突,就会在情绪上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妨碍他们正常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近,济南一个高一的学生因为和同学处不好关系来找我咨询。第一次咨询,我请他描述他的同学,他说他们班的女孩子就知道争风吃醋,他们班的男同学没一个好东西,偷钱上网,和社会上那些小混混没什么两样,自己在这样的班集体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做朋友,感到特别郁闷。这个孩子说的情况不是完全不可能,但绝对是个别现象,但他把个别现象无限扩大化了,他不能接纳别人,别人也自然无法接纳他。孩子为什么难以接纳别人,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这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后来的咨询中,孩子反映,他的母亲成天抱怨单位的领导不好,同事都不好相处,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凡事不知道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结果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