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强不息是对孩子最有力的影响

作 者:
李源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知心姐姐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九成家长和近七成孩子的相同选择:孩子有比大人强的地方

      在参与调查的300名家长和300名中小学学生中,共有88%的家长和65%的孩子都认为:孩子有比大人强的地方。

      在这88%的家长中,认为“孩子在某一些方面比自己强”的占59%,剩下29%的家长则认为孩子相当出色,“在很多方面都要比自己强”!

      近九成和近七成,比例都较高。可以看出,相对于孩子们并不算低的自我评价,家长们对自身的评价似乎要显得更为谦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内心里已经普遍认同了一个事实:孩子在某些方面要比自己强。

      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孩子,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一大进步。至少说明今天的父母,不再盲目自大、居高临下评价孩子的能力。他们看待孩子的时候,眼光里多了一些平等。

      不过,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参与调查的父母,年龄大都在40岁上下,属较年轻一代的家长。相对于知识、能力尚在丰富、形成和提升中的孩子们,他们是占据着体力、脑力、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诸多方面优势的。

      那么,是什么使得大多数父母承认自己不如孩子?究竟又是在哪些方面,父母被认为不如孩子呢?

      “接受新事物速度慢”和“知识不够丰富”

      通过调查了解到,300名家长中,有76.33%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接受新事物上速度慢”,这成为了家长和孩子相比最最气短的地方!

      “孩子者用一些新词,比如qq语言、网络语言,我有时候听着莫名其妙。”

      “他对电脑、手机各方面功能学得特别快,我不太会弄。”

      “女儿上网查资料的能力很强,能帮上我的忙。”

      而“知识不够丰富”则位列不如孩子方面的第三位,有35.33%的家长承认自己在知识上比孩子懂得少。

      “儿子现在学新概念英语,我们连一些基本单词还不会。”

      “比我记性好,各种新知识她记得很快。”

      “孩子爱看课外书,特别是科普类的书,他知道得比我多多了。”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问题不知所措,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受年龄差异、教育背景、生活重心不同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学习新鲜事物上的能力和速度上不如好奇心重、愿意尝试的孩子。而且这种差距也被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所认同。

      但是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接受新事物”上,家长其实是占据着理解能力较强这个关键优势的,只要愿意,是可以通过用心和加以时日接受和掌握的,何以就明显不如孩子了呢?至于“知识面丰富”一项,细想一下也有些问题,照理说,除去在人生阅历和思想积淀上占优势,能帮助家长们更深更准地消化知识之外,家长比孩子更有自由来支配时间、有选择地涉猎广泛的知识。如此分析下来,家长比孩子知识丰富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可能一:家长的“恐慌”和“自卑”心理

      这样的结果,除了说明今天的家长对接受新事物和掌握丰富知识的意识比较淡漠,缺乏必要的进取心和探索精神,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揣测:面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冲击时,他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恐慌甚至自卑心理。

      “孩子新东西学得快,我们岁数大了再学,有些力不从心吧。”这种还没接触就有些发憷,既嫌麻烦更怕学不好的心态,阻碍了许多家长的脚步。

      打个比方,在新鲜事物面前,孩子更像是一张白纸或一块干干的海绵,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养分,并迅速融为自己的一部分。他们没有旧有习惯的束缚,只有感兴趣,所以接受起来要比成年人快得多,态度也开放得多。而家长往往面临的是先要改变,甚至抛弃、推翻固有的东西,接纳新东西。从“破坏”再到“建立”的变更,的确需要勇气和耐心。

      可能二:“代沟”的存在

      许多家长将接受新事物慢、知识不够丰富归结于两代人的年龄差异和“代沟”的存在。

      “孩子对新事物感兴趣,我不感兴趣。”

      “我们年轻的时候,接受新事物也快。‘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前我们推上一代人,现在,该孩子来推我们了。”

      家长和孩子间存在代沟是必然的,想要完全填平代沟是徒劳的。关键是家长和孩子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包容、认同、各显其能!这就要求家长更加主动地做一些尝试和努力,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比如,为了孩子,尝试主动地接受新事物。这就是一条让父母和孩子缩短距离、彼此了解的捷径。试想,面对一个和自己永远没有相交点的家长,孩子的交流欲望从哪来呢?孩子当然更愿意看到父母在新事物和新知识上的开放和接受的态度,这会让他们觉得和父母有共同语言和话题,甚至被家长的探求和尝试精神鼓舞。

      小提醒:把“赞美”具体化

      当我们问到家长“您会告诉孩子比自己强吗”这个问题时,有252名(84%)家长明确表示一定会告诉孩子,认为这样便于和孩子沟通。

      通过给孩子成就感来和孩子进行沟通,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它能让自卑的孩子逐渐获得自信,向更强的方向发展。不过家长也需要注意赞美方式和尺度,尤其是在一些孩子缺乏有力引导的情况之下,他们的自我意识更为强烈,不恰当的赞誉也有可能让孩子逐渐自我膨胀,听不进其他的声音,失去前进的目标。

      家长赞美孩子时应当比较具体,而且应该紧紧围绕着孩子的具体表现。比如“你看书、学习的时候特别专注,我悄悄观察了你很久,越观察越高兴”,“电脑是你修好的吧?我刚才用了,又快又好”,“奶奶病的时候,你那么细心地照顾,爸爸妈妈都特感动”等等。类似这样的表达是很真诚和实在的,直达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并不在乎家长下什么“你强我弱”的定义,他们更想得到的就是类似这样的体贴关注和适时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