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出学习半年的丈夫终于回来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迎接他的第一顿饭竟然是我们那位原来“伸手不拿四两”的宝贝儿子葵葵做的,这着实让他大吃了一惊。晚上,丈夫顾不上疲劳悄悄地问我:“老婆,这半年来你是怎么调教儿子的?没有使用家庭暴力吧?!”我一听,气得直捶他,“亏你想得出来!我是聪明妈妈,自然用聪明办法了!”说着说着,眼泪却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我和丈夫结婚较晚,再加上丈夫是他家里的“三代单传”,所以儿子葵葵自然就成了家中的重心,特别是丈夫,一个大老爷们疼爱起孩子来,简直是“含在嘴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为此,我不知道和他吵过多少回,可是没用!就这样一直“宝贝”着葵葵,直到他今年上学。没想到的是,上学后的葵葵什么都不愿干,什么也不会干放学回家后往沙发上一躺,哪怕是油壶倒了都懒得去扶,就更别提料理自己的事了!——这可怎么办?想想这都是丈夫“宝贝”的结果!如此下去,岂不是真的断送了孩子? 这不,问题还未解决呢,去年三月份,丈夫又被单位派到国外学习,家里只剩下我们母子俩了。临走时丈夫对我说,“实在不行就请保姆吧!”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难道你还‘保姆’得不够吗?”心里却盘算着该怎么办。 丈夫走后不久,我便开始了自己的调教行动——“做饭”。 上班前我把米洗好,放进电饭煲里,一切都准备就绪,只差插上电源就行了。到了下午快下班时,我故意在办公室逗留了一会儿,然后打电话给刚放学回家的葵葵说:“葵葵,妈妈今天有很重要的事情没办完,不能马上回家给你做饭了……” 话还没有说完,葵葵就不高兴了,嚷道:“妈妈,那我吃什么呀!” “别急,妈妈上班前就已经将米洗好了,你只要插上电源,我们就能及时吃到晚餐了。”葵葵一听,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想想这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就答应了。半个小时后我回到家,显得非常高兴,夸奖葵葵说:“宝贝,知道吗?我们能及时吃上这晚餐,全都是因为你的这一伟大举动——插电源!”“是吗?那以后我来帮妈妈插好了!”小家伙也觉得特有成就感。那顿晚餐我们吃得分外香。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我把米洗好,但是没有放进电饭煲,故意留下一张纸条:“葵葵,单位打来电话,说有急事让我马上赶去,米还没来得及放进电饭煲,你能帮妈妈放进去吗?”上班的时候我心里直打鼓,葵葵能照我的话去做吗?没有想到的是,下班刚开门就闻到了扑鼻的饭香。原来葵葵觉得这样做并不比以前麻烦太多,在家里高兴地把饭煮上了。 慢慢地,我给葵葵留下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且我每次都会因为葵葵小小的进步而给予一番奖励。譬如吃完饭后,我“急匆匆”地赶去上班,临走前对葵葵说:“你能把自己的碗给洗了吗?妈妈的碗你不管,等我回来洗!”等我回家后发现,葵葵不仅把自己的碗给洗了,难得的是他还把我的碗也一并洗了。我问他:“葵葵,你怎么变得这么乖啊?妈妈好开心哟!”他倒满不在乎地说:“妈妈,不就是两只碗嘛!我顺带了!” 有时候,我们衣服晾晒在阳台上,我下班回家晚了,就在电话里故意对他说:“葵葵,如果你拿不动,就只管把自己的衣服拿回房间,等妈妈回去叠放,好吗?”有了上次的鼓励,我知道葵葵是不会真的只拿自己衣服的…… 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尽管每天我都里外忙碌着,但我觉得非常充实、非常开心。因为,葵葵在不知不觉中也改变了很多,特别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对“做事”的态度。每天放学回家,观察一下家里,收拾自己的房间倒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在为葵葵进步高兴之时,一次偶然机会,我在一本儿童家教的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其实,孩子是喜欢捡地上东西的,这时就可以引导孩子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放到玩具箱里,鼓励孩子从小学做力所能及的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做事的内容可以不断地增多;扫地、洗碗、铺床、清洗简单衣物等。对于孩子做家务事,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干完活,要多而适当地给予表扬或奖励。孩子往往不会把事情做完美,同时也缺乏持久性。如果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的话,不要批评指责,注意提醒就是了……看到此处我感慨颇深,让孩子做家务是对他最好的呵护! 记得有位英国作家曾经说过,“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为他们遮风挡雨,那么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他们做事情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最终就会变成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永远丧失展翅高飞的能力! 原载《少年儿童研究》(京),2007.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