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发育期,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做父母的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青春期的躁动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1、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爱的萌动 有个初二男孩在日记中写道:“不知怎的,我近来一看到那个女孩,就不由自主地脸红心跳。我害怕遇到她的目光,就像小偷躲避警察一样。但又禁不住想多看她几眼。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难道这就是神秘而圣洁的初恋?” 这不是初恋,只是性意识发展的某一阶段表现。一些观察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性意识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渴望了解性知识及两性关系的阶段、对异性的疏远期、对异性的好感期、模仿性初恋阶段、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 这位男孩的感受显然是性意识发展中的第三阶段:对异性有好感和内在渴求的特殊反应。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往往不由自主地去留意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又害怕自己“心怀鬼胎”被识破,于是乎既想多看几眼又故意回避,越想表现得自然,反而越尴尬,这虽然还算不上初恋,但却是心灵深处爱的萌动和体验。 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告诉孩子不用掩饰不用害怕,更不要摧残它和消除它。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惊扰它。爱的萌动是爱情种子萌发的信号。初中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一个生理上急剧发展而心理上极不稳定的时期。显然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其内心的土地还不具备使这颗种子成长、壮大的条件。那么怎么办呢?在这颗种子没有找到赖以生存的适宜环境之前,就把它珍藏在心灵的保险柜中吧。激励孩子通过广泛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与同学加强广泛的交往。这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亲近感、融洽感和坦诚感。这种开放性的集体交往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心理,还可避免少男少女单独交往而诱发出的一种隐秘感、紧张感和羞涩感。在经常的开放性的集体交往中,孩子会不断地发现其他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和可贵品质,会发现使自己脸红心跳的同学只是众多的各具特色、各有特长的异性同学中的一位,会感到自己当初视野的狭窄、最初的幼稚和情感上的不成熟。 2、把青春期的有关知识很正式地告诉孩子 这是一对父子的对话。 “爸爸,问你个问题你别笑,要如实回答——接吻的时候怎么喘气呀?”儿子问得很认真。 “吸气的是鼻子,吃饭的是嘴。用手捂住嘴巴,看看能不能喘气?”父亲回答得大大方方。 儿子真的试了试,又问:“我看电视剧里接吻的男女是找个适当的角度,是不是怕鼻子碍事?” “你观察得很细致,说对了!”父亲答。 一位细心的母亲发现上初二的儿子红着脸,在掖藏被精液弄脏的床单。她悄悄告诉丈夫:“儿子有了梦遗”。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爸爸祝贺你,这说明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事后,父母送儿子一本青春期科普读物。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都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同时,戈尔顿教授还强调:“不要指望仅仅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孩子青春期的所有问题,而最好的家庭性教育的方法是与孩子拉家常。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借某件性问题方面的事,打开话匣子,让孩子了解性活动、甚至节育方面的知识。了解这些,并不等于允许他们过早地这样做,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过早这样做有害无益。” 前面提到的那两对父母就做得很成功。把青春期知识以很正式的方式告诉孩子,要比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做法好得多。 那么,这些孩子需要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首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最关心自己的发育、身高、长相、肤色、嗓音等等。男孩子很想一天之内就发育成不折不扣的男人;女孩子做梦都盼着有一副凹凸有致的身材。一位中学门卫笑谈说:“学校大门口的宣传玻璃橱窗,是全校学生的镜子,谁从这儿过都要照一照自己。” 看到孩子关心自己的形象,是斥责还是装看不见呢?孩子因体貌一般,产生自卑心理,是说他没出息,还是设法帮他消除这种心理呢? “身材相貌是先天的,无法改变,但良好的风度、气质、知识、修养却是后天习得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作为中学生,怎样才是美?” 如上三个问题,多和孩子探讨,帮孩子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该是父母们首先要做的。其次,青春期的孩子会去探索性知识,会发生性梦幻。为了让孩子免去独自探索性知识的艰辛,家长应适时、适量、适度地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甚至于,在孩子未发育之前,就有系统地把性知识提供给他们。有一本《女性,生命与历程》的书,写了女性从小女孩到老妇人经历的全过程。有位母亲将女儿适宜看的部分章节复印后,制成精美的小册子送给女儿。开通正当渠道,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可避免孩子在独自探索性知识时受黄毒污染之虞。 3、对孩子早恋切莫小视甚至默许 时下,少男少女“谈恋爱”现象日见其多。然而许多家长对此却熟视无睹,不以为然,部分家长持“随他(她)去”的默许态度,加之,有的家长溺爱、娇宠,助长了这种风气。长此以往,后果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