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

作 者:
吴华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0所重点中学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在“你的弱点是什么”一题中,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调适感情,经不起挫折”。团中央少年部对全国近10个省市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在与以上同样的选题中,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强”,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与此相对应,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许多孩子只能听夸奖,听表扬,却听不得半点批评的情况;近年来,媒体也屡屡报道中小学生心理异常、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轻生等行为的发生:

      某市一名重点中学的中学生,高一时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可是上高二时因为与老师的一点小摩擦,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最后不得不休学回家,两年了一直没有好转……

      湖北省一名女高中生,平时成绩很好,也喜欢帮助同学,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只因一次考试时帮助同学作弊,被老师赶出考场,爱面子的她心理承受不了,最后羞愧地跳入长江自杀身亡……

      某重点中学一位15岁的初三女生,因议论别人受到班主任批评,回家后又受到家长责问,于是便写下一封遗书,割腕自杀,未死,又从6层楼上跳下,结果造成终身残疾。该生曾连续6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学毕业前夕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当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市重点中学,初中三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物质生活不再匮乏,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在父母对子女百般呵护并寄予厚望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却如此之低,不能适应社会的行为如此严重?“病”在儿女,“根”在父母。正是当今父母对孩子过多的照顾和过度的保护,使孩子无法得到磨练,没有经受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

      “在人生浩瀚的大海中,挫折是汹涌澎湃的海浪,拍打着生命之舟从起航到彼岸。”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却向人们道出了一个不那么诗意的现实:挫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生的伴侣,是人一生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能否正确对待挫折,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将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我们的孩子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只懂得某个方面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要具备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够适应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孩子在成长的体验中学会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必要时在冰岛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存。”作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挫折,然而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父母们,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面对挫折时一蹶不振,那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相应的教育,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并最终战胜挫折吧。

      家庭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

      1.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也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父母要告诉孩子们,对人生而言,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挫折既是成长的不利条件,又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它可以磨练一个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催人奋发,挖掘出极大的潜力。“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雄才们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面对逆境,他们不怨天尤人,不自怜自叹,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逆境,成为强者。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用众多的事例证明挫折确实能使人奋发有为,如西伯(即周文王)拘羑(yǒ u)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可以说,挫折往往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关键性因素。

      2.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要以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孩子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孩子的眼里,父母非常强大,无所不能,父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沉着、冷静、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反之则对孩子起消极的影响。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诸如下岗失业、经济拮据、人际交往不利、身体疾病、婚姻破裂、失去亲人等等,这都可能给一个人带来沉重的打击,引起烦恼、伤感和焦虑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著、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孩子面对挫折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因此,作为父母应有一个健康豁达的心态,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去积极地摆脱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