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说:“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前者只占20%,而后者占80%。”一个人的成败深受情绪影响。只有让孩子具备积极的动力情绪,他们才能愉快学习、乐于奉献,从而愿意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团队贡献才智,取得成绩,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自我成长。 要想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家长首先要身体力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 很多时候,家长也会产生不良情绪,也会因为某些事情与孩子发生争论而感到愤怒和不安,不理智的态度通常是对孩子采取攻击和挖苦,甚至是打骂。 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 “当我听说你逃学,我感到非常地伤心和愤怒。我当时已经有些感到绝望了。但我想我们一定可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我和你父亲还没有好主意以前,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你简直是个愚蠢的、令人失望的孩子!你就没有一点脑子!你就是想气死我!你多次逃学逃课,你怎么这样淘气!你以后怎么办?” 第一个例子的家长用语言表明自己知道孩子问题所在,并对孩子讲述了“我”的客观感受,这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也起到了保护孩子自尊的作用。第二个例子却是典型的用“你”在数落孩子,容易激化与孩子的矛盾,使沟通难以进行。伤害性的语言还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孩子感到耻辱、愤怒和丢脸,与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对立起来。 所以建议家长在与孩子谈话前用“我怎样”“我的感受是”“我很难过”等语句,避免用“你就是”“你太讨厌”“你故意气我”等语句。 二、坦然面对情绪挑战 当家长的情绪受到孩子的挑战时不妨对自己说:“我应该坦诚地迎接孩子的对话,尽管他的言辞有些令我伤心。” 例如,你的孩子从同学家回来后对你说:“小明家比咱们家漂亮多了!他们家有很多漂亮的摆设,而且他的父母也特别有文化,不像你们这样老土!”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去计较孩子不成熟、不正确的语言给你带来的愤懑。可以这样说:“我刚才听到了你说小明家很漂亮,你也想把我们家变得更漂亮吧?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家能做哪些改进吧!” 三、修复情绪裂痕 有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或者出现裂痕,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都有不理智的时候。然而家长更多的还是要修复孩子和老师、孩子和同学之间的裂痕。 我们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先跟后带”和“改变想法”。 1.先跟后带。 东东是一位初三的学生,在班上是数学课代表,工作认真负责,一直得到老师的好评。但是有一次收数学作业本的时候和同学发生争执,老师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委屈,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数学成绩也急剧下降。 东东妈妈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后对孩子说:“听说老师误会了你,你感到很委屈,妈妈也很不好受,你能仔细地讲讲当时的情况吗?” 解决孩子的情绪低潮,要疏不要堵——首先要让孩子把引发沮丧的原因表达出来,然后我们才可对症下药。不管孩子的情绪沮丧“来源”是多么荒诞,家长绝对不要用“没出息”、“不长进”之类的评价让孩子把沮丧心态生生咽下。 听了东东的讲述后,妈妈又说:“我觉得你还是很佩服你的数学老师的,你因为工作和同学发生争吵,我想你最初的愿望还是想把工作做好和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对吗?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细一些?” 所谓先跟后带的引导技术,是指家长能抓住孩子谈话或行为中的一丝线索,包括他的认识、感受或他在乎的意义,先予以接纳,然后再找出正面的意义,进而帮孩子从负面的情绪中找出需要改进的行为方面。 2.改变想法。 小朱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成绩挺不错的,基本上都能排到班上前10名。然而,一次期中考试时,小朱感到脑子一片空白,全身肌肉发紧,平常能做出来的题目怎么也做不出来了。从那以后,一遇到大的考试,小朱就感到紧张,晚上常常失眠,成绩更加下滑。 这是一种典型的考试焦虑症。家长要让孩子懂得是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决定着自己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有的时候不良的想法像“老鼠”一样钻到孩子的头脑里兴风作浪,搞得孩子心神不宁。我们家长要帮助孩子像驱赶老鼠一样,驱除不正确的想法,替换上正确的想法,这样,孩子的情绪才能平静下来。 让孩子在脑子出现空白的时候对自己说:“虽然我昨天睡眠不好,但这并不会引起我脑子不清晰,更不会使考试失败;考试成绩对我很重要,但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一切,只要我冷静下来,我会战胜这一时的困难的!”小朱经过一段时间的“驱赶老鼠”训练,养成了向消极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情绪变得活泼开朗了,并战胜了考试焦虑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可以对照下面的内容,用理性的想法替代孩子心中不理性的想法,从而使情绪好转。 情绪 导致不良情绪的非理性想法 替换的想法 挨批评、考试不及格、家 只要你肯努力,就 悲伤或忧郁 庭作业不会做、同学看不起。 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