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烦恼 案例一:彬彬的妈妈近来格外忙碌,一下班就急匆匆往家赶,因为二年级的彬彬有一项重大的作业——做一份成长记录册。老师说了,每个孩子在加入少先队之前,需要回顾一下幼儿生活,记载自己成长的足迹,全班同学还要相互交流,妈妈觉得这样的作业哪里是孩子能够完成的,可孩子的信心又很足,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当妈妈的,自然义不容辞地要去帮忙了,所以妈妈不无抱怨地说:“这哪里是给孩子留作业?分明是给父母留作业呢!” 案例二:从乐乐上一年级开始,乐乐妈妈就开始了“漫长的陪读生涯”。每天儿子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就搬张凳子坐在书桌旁边,时不时地还要提醒一句:“再仔细一些,千万不要犯粗心大意的老毛病!”“这道题的结果对吗?重新核对一下。”儿子做完作业,要等妈妈检查过关后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可即便如此用心,乐乐的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更糟糕的是,如果妈妈哪天回来晚了,或临时出差不能陪读,乐乐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眼看已经小学五年级了,学习还需要如此费心,乐乐妈妈不禁极为困惑: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呢? 案例三:相比较之下,静静的爸爸妈妈就轻松多了,女儿学习的事情,他们很少过问。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就是要靠自觉。可最近的家长会上,老师说静静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作业挑着做,不会的干脆不做,而且做作业时间太久,磨磨蹭蹭地半天写不了一页字,希望父母能够多督促、多引导。 类似以上的三种情况,相信许多小学生的父母,都或多或少地经历或体验过,孩子入学了,学知识了,是好事,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或任务也多起来了,作业需要辅导和检查,听写需要督促,背诵需要签字,尤其是父母在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之后,却没有看到孩子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一:父母是指导还是指点孩子学习? “指导”与“指点”意思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指导”对人的指引导向系统一些,而“指点”则是在关键的问题上点到为止,并不系统地讲解传授。比如孩子写作文或做题目,在某一点上“卡”住了,需要点拨,从实际情况来看,恐怕“指点”更符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因为孩子学习知识主要依赖学校教育,而大多数的父母也不具备像老师那样系统传授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课后学习上,父母要做的是“指点”而不是“指导”,这一点是父母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基本问题。 问题二;在指点孩子学习上父母容易进入哪些误区? 一种现象是父母过于热心帮助。一个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到家写作业,妈妈立即过来问我会做吗?隔五分钟又过来问有什么不懂的吗?我心里真烦恼,又不好意思说,只好忍着,其实哪有那么多不会的题目呀?妈妈总是对我不放心”。 现在拥有高学历的父母越来越多,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孩子稍稍不懂,不是首先启发他们思考,而是马上予以讲解。这种情况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无助于孩子养成独立钻研的品格和自学能力。 还有一种现象是父母过分关注学习结果。他们极为重视孩子拿回来的成绩单,分数高则笑逐颜开,分数低则严厉斥责,造成了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不均衡,忽而松一阵,忽而紧一阵,而且在成绩上反复纠缠,却不去分析孩子考试出错的原因,更不关注细节问题。 第三种现象就是父母过子信任孩子。有的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文化水平较低,担心无法胜任辅导孩子的任务,或鉴于自己的成长经验等等原因,过份依赖孩子自主,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但如果缺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那就等于对孩子不负责任或放任自流。 问题三:父母应该如何指点孩子学习? 首先,指点孩子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孩子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培养又不能依赖学校老师,因为老师不可能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专门纠正孩子的某项习惯,所以这个任务主要靠父母完成。 在注意力的培养上,父母在辅导和指点孩子学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比如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空间,父母尽可能不要经常进去打扰,除非学习习惯极差需要督促;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陪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习无关的摆设不要放在孩子的书桌上,如小画片,卡通玩具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开始学习之前,父母应提醒孩子准备好各种用具,不要等坐下来之后忽然想起,让学习过程间断。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应告诉孩子先暂时放在一边,等学习结束后一并来问,不要一有困难就马上来问,讲一点又跑回去,过一会遇到问题又跑过来,如此反复几次才能把一道题弄清楚。这样不利于孩子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孩子不磨蹭的问题上,父母可要求孩子每天记下自己写作业所用的时间,根据作业量作出调整和估计,算出一个大致的时间,训练孩子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让孩子把这种习惯巩固并保持下去。 其次,指点孩子学习要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指点的目的是为了放开手,所以父母指点孩子课后学习不能局限于辅导具体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必须试着让孩子领悟和掌握具体方法。比如在给孩子讲解了一道数学难题后,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类似的题目可能还有哪些?还可以怎样变化?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思路,及时提醒孩子将遇到的题型归类,和以前的知识整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求孩子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