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总是谈性色变。孩子们任何有关性的言语或举动都会引起父母的过分担心,孩子对性表示出兴趣时,父母又总是粗暴而简单地加以制止。其实,这种错误的抑制性性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请看下面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 正在读初一的啸鸣每当表姐来他家都特别开心。表姐比他大8岁,现在正在读大学,可她从不在啸鸣面前摆出大人的样子,而是把他当哥们看。在啸鸣看来,表姐特别聪慧,笑起来的模样也特别甜。这几年,啸鸣感觉表姐是一年一个样,越来越漂亮,身材也愈发地好。一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天,表姐又来了。吃过中饭后,啸鸣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大概就是打了个盹的工夫,他猛然发现表姐居然靠在床的另一头睡着了。那一刻啸鸣一下就没睡意了,一个惊人的念头在脑海里形成:男女同睡一床,女人是会生孩子的。想着想着啸鸣就忍不住去摸了摸她粉嫩的脸,她没有醒,然后他胆子大了点,先摸了摸自己的胸部,然后又伸出手去再摸摸表姐不同于自己的高耸部位,就在这时表姐醒了。 接下来就是母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差一点就让他经受一次皮肉之苦。啸鸣感到很委屈,最令他失望的是,表姐似乎一下就和他拉开了距离。而且让啸鸣疑惑不解的是,表姐的肚子怎么没有大起来?自己真的像表姐骂得那样很下流吗? 案例二 常笑是个初二学生,父母都行医,所以家里有很多医学书籍。在家中数千册的藏书中,他不但读了许多中外名著,而且还翻阅了《人体解剖学》、《性的知识》等有关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的意识在常笑的脑子中也慢慢增长,他开始对异性有了朦朦胧胧的好感,喜欢暗暗关注模样出色的女孩,在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时,对一些涉及性方面的描写特别感兴趣,对那些意味深长的“伏笔”,常笑的大脑好像特别好使,会合上书本,竭尽全力地为它“续写”将要发生的段落,边“续”边感到一种满足。 有一天晚上,常笑又一次沉浸在书中的“想象”中,可谁知爸爸突然撞了进来,看到常笑看的是一本《性的知识》,顿时大为光火,愤怒地抢过他的书,指责他不务正业,并说以后再也不让常笑进他的书房了。 常笑真不明白,他对性的好奇就是犯错吗?还有,他的心理算不算正常? 分析 上面两个案例以及不少老师、家长所反映的现象,诸如有些学生偷偷看“妇产科”方面的医学书籍、性爱小说、性爱影碟,“早恋”等,实际是性好奇的表现,是正常现象,关键要正确引导。 随着性生理成熟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和萌发,惊喜、紧张、惊慌失措,各种反应都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性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 2.喜欢接近异性。 3.具有性欲望和性冲动。 4.开始有了自己的性秘密,如把日记藏得严严的,偷偷看起爱情小说,甚至有了自己的心中偶像,有的还会给异性同学递字条写“情书”约会等。 青少年只要发育正常,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性激素水平迅速升高,产生性欲,对性感兴趣,包括爱看言情小说,做有性内容的梦,出现性的幻想和憧憬,甚至发生手淫,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也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发育阶段。 我们应当承认青少年这时出现性冲动的合理性。当然,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让他们真正做到既不能把性欲望和性冲动看做是思想不健康或低级下流的事,从而自责或产生内疚感;又不能让欲望控制自己,突破性道德和性文明的约束,模仿西方的性自由和性解放。 对父母师长的建议 1.要及时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打破他们性的神秘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要设身处地去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体贴他们的需要,适时适度地给他们介绍一些科学的性知识,使其由朦胧产生的神秘感、好奇感逐渐消退。 2.从小就要让他们知道男孩女孩生理上是不一样的,和许多生物一样,都有两性的区别,让孩子把男人和女人的区别视为最平常最自然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和窥视欲,越是如此,孩子心理反而越正常。 3.在青春期,孩子有了异性相吸的性意识,这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同时青春期也是一段高度敏感、复杂的成长过程。这时的家长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充分尊重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要让孩子明白,一方面,性的萌动没有错,另一方面,又需要理智、正确地去面对。 4.允许和鼓励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私拆他们的信件及偷看日记,要加强沟通,经常与他们交心,做孩子值得信赖的朋友。对孩子的盲目冲动心理,要给予指出,有针对性地传授科学知识,指导其正常的行为,自觉抵制性挑逗、低级庸俗和不健康的读物,克服性猎奇心理,帮助他们理智地超越情感,培育高尚情操。 5.当孩子注意到其他人在谈恋爱的时候,要告诉他们这是岁数大了以后人们要经历的事,爸爸妈妈也经历过,就像植物到了时间会开花结果一样,但是如果没有长大,还是小树苗就想结果,树苗就会受到损伤,也结不出好的果实。你越是平静地说,效果就越好。 6.明确告诉孩子,当自己遇到身体变化和发育方面的问题时,应多向父母或老师请教,多向热线电话、咨询部门求教,及早寻找到一年科学的答案。例如,有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性器官发育有问题,就整天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下降。当然,家长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要正确对待,要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解除他们的一切担忧,使之走上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