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病 阻碍孩子搏击长空的逆风

作 者:
晨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朋友张苹是个很能干的女人,工作起来动作利索,条理清楚,在单位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不过,像很多母亲一样,最让张苹骄傲的是她的儿子小巍。这孩子不仅是个英俊少年,学习成绩也特别好,在奥数大赛上获过奖。中招时,小巍一举考上了北大附中最好的班,这使张苹更为高兴。她的口头禅是:“我一定要让孩子出国留学,将来过上等人的生活。”

      我知道张苹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从小学就开始陪着儿子上奥数班、培优班,一到周末就陪着孩子去学新东方英语,还请外教在家里给孩子辅导英语。即使玩,也是张苹陪着儿子下楼打羽毛球。至于别的男孩子喜欢的课外活动,比如听流行音乐,看漫画书,看球玩球,玩游戏,等等,小巍一律不沾。张苹有一个观点:要玩就一定要玩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弹钢琴可以增加修养,打羽毛球可以锻炼身体。看漫画书、玩游戏有什么好处呢?纯粹是浪费时间。

      渐渐地,同学们都和小巍玩不到一起了,因为小巍除了谈学习,别的话题他一是不感兴趣,二是不懂,和他呆在一起大家都感到十分枯燥无味。好在妈妈是小巍最好的朋友,他有什么事都向妈妈倾诉,倒不至于使他感到太大的缺憾。可妈妈毕竟是妈妈,和外面的朋友还是不一样的。张苹也希望儿子多交朋友,并且要交那些她认为好的朋友,于是每到儿子生日或其他节日,她就四处张罗着邀请小巍的同学来家里玩,并兴致盎然地陪着孩子们玩。

      由于张苹精力旺盛,许多应该儿子自己操心的事都是由她包办代替的,有时孩子到哪里去,她也总是陪着。就这样,长期处于妈妈的呵护下,我发现个子很高的小巍其心理远远不如同龄孩子成熟,对妈妈的依赖心理也很强。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两年前的一天,我们两家一起出去玩。在京郊某景点,小巍和我们走散了,他又急又委屈,居然掉下泪来,弄得不少人看着他。此时小巍已经14岁了,个子将近1.7米,为这么点事居然在公众场合哭泣,的确让人诧异。

      无独有偶。有一次去参加女儿家长会,我碰上一位家长,谈到她的儿子赵强,她苦恼地说:“我儿子放学后很少外出,只闷在家里做作业,上学、放学都是我和他爸接送。现在他都18岁了,马上就高中毕业了,但我们发现他非常幼稚,虽外表已成人,但心理像儿童,很不懂事,对个人前途也从不考虑,整天爱与七八岁的小孩玩耍,迷恋电子游戏,看小人书,对动画片百看不厌,整天养尊处优,无忧无虑。他在学习上也不努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成绩不断地下降,我们都为他担忧苦恼,他却若无其事。你说该怎么办呢?”

      其实,小巍和赵强所表现出的是心理幼稚症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心理幼稚症又称心理幼稚化或心理幼稚型缺陷。这种孩子身心发育脱节,心理特征比实际年龄幼稚,呈现心理活动和认识水平低龄化的现象。其特点是:智商不低,外表如常,发育良好,无其他异常心理表现,但言谈和行为幼稚,天真单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思想简单。有些孩子表现出心理动力低下,无理想追求,随波逐流,贪图安逸享受,学习无兴趣。兴趣爱好低龄化、幼稚化,爱打电子游戏和看动画片,贪玩厌学,爱与低龄儿童一起玩,等等,比如赵强就属于这一种。有些幼稚症者学习成绩可能是一流的,但却表现为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交友和处世,缺乏是非善恶的基本判断能力,容易上当受骗,等等,如前面谈到的小巍就属于这一类。

      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幼稚呢?

      第一,父母对子女给予过多保护和溺爱。现代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亲和祖辈老人往往给予孩子过多的包办代替,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风平浪静的安逸生活,没有让孩子为自己为家庭而承担一定的责任,导致孩子缺乏锻炼,没有责任心,生活上高度依赖,心理认识水平低下。

      第二,封闭式的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教育,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的一律不要孩子操心和过问,也不愿意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怕受欺负,怕学坏,怕耽误时间,等等,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这种封闭式教育方式,使孩子陷入与世隔绝的书斋式生活中,长期脱离社会生活实践,致使孩子缺乏社会经验和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成了头脑简单、思维单纯的“书呆子”。

      那么,怎样让孩子的心理年龄随着生理年龄一同成长,避免形成幼稚症呢?已经形成了心理幼稚症,又该怎样矫正呢?

      社会化学习法。人的一生是社会化学习的一生,既然是社会人,就要与社会同化,为社会服务。多让孩子从社会中汲取心理养料,这样才会使他的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同步成熟。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迅速改变“封闭式”教育方式,不要把关注点全部放在学习上,在培养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同时,指导他们从小就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鼓励他们自己出去办理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去买所需的书籍和生活用品,自己去上学;让他们接受大量的社会信息,通过电影、广播、电视、报纸、书刊让孩子得到有益的信息刺激;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多出去交朋友,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这有利于他们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样不仅能促使孩子心理成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还能增加孩子的社会生活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知识,学会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