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如果缺少了“责任”这根栋梁,家的“大厦”迟早会倒塌。 父母学习也是一种责任 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生活的基本需求,固然是父母的一种“责任”,但在精神上,学教育子女的方法,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更是一种责任。 王师傅的女儿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还令人满意,进了中学,竟居班级中下水平。他感到问题严重,立刻采取一系列措施:扔掉了孩子所有的玩具,没收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掐掉电视机天线,电话停机,请家教,同时威逼利诱。可以说,该用的、不该用的办法都试过了,整个家庭曾一度笼罩在灰色之中,可到头来,并没有多大起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父亲想:“教育孩子只靠动嘴是不行的,得用行为做表率,要想方设法给她树起一个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他下决心参加今年的成人高考。第二天,父亲从单位抱回大量的高考复习资料,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复习之路。 半年之后,王师傅成功了!当女儿看到父亲拿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眼睛立刻放出异样的光彩,高兴地大声喊:“妈妈,妈妈,快来看,我爸爸考上了!这是《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上虽然没有几个字,但母女俩拿在手里看了好长时间。女儿对父亲说:“爸爸,您终于成功了,您真棒!”父亲笑了,但眼里却滚出两颗晶亮的泪珠。他明白:自己学习的动力、战胜困难的勇气,来自于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培养 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能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但孩子的责任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责任感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必须是长期的体验和积累才能逐步养成。今天有家庭责任感,明天才会有社会责任感。事实上,责任感的培养并非父母的“说教”可以奏效,而是“给予”和“提供”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真正地掌握运用。有责任心的孩子才能真正独立,容易被社会所接纳并受到欢迎。 韦清是一位双臂没有一根手指的残疾女孩。她的两只手臂好比两根圆圆的棍棒,既不能抓,又不能握,更不能做精细的活儿。当韦清摇晃着两条小辫子走进幼儿园时,韦清妈就开始教女儿学习自己穿鞋,自己系鞋带。对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说,系鞋带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何况是韦清,她没有一根手指!有时,为了练习系鞋带,她把两只手臂的皮都磨破了!孩子疼得哭了,妈妈想到她将来长大后,早晚要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父母有责任培养她面对生活的能力!孩子的眼泪并没有动摇韦清妈对女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铁石心肠”。 韦清妈的责任心使上小学的韦清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学会了骑自行车;上中学时,韦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今天,她已直升研究生,在复旦继续深造。 离异的父母对子女更要尽责任 责任,对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来说是永恒的。在家庭的不同生命周期,其责任的内涵也许会有所差异。在家庭发展顺利的时候,家庭的每一成员要尽“责任”;当家庭遭遇挫折的时候,更不能忘记自己应承担的家庭责任。 离婚,对大人来说并非一种罪恶,而是结束婚姻、改变环境的选择。离婚,对夫妻双方来说,意味着契约的结束,但对子女来说,离婚的双方仍是他们的父母,责任仍在继续。 在霖霖读小学二年级时,她的爸爸和妈妈平静地分手了。从此,霖霖与妈妈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很少能见到爸爸的身影、听到爸爸的笑声。霖霖的爸爸虽已重组家庭,但始终牵挂着女儿。为了鼓励孩子战胜孤独、自卑,不断上进,健康成长,父亲每天都会给女儿发去一条手机短信,既有摘取的名言佳句,也有自己编写的“警句”。当得知女儿被同学选为小队长后,父亲立即发去这样的短信:“为集体、为他人做贡献是高尚人的行为。”今年,女儿在中队长竞选失利时,父亲告诉她:“失利不等于失败,你在父母心中永远最棒!”父母离婚了,但霖霖仍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分析: 50分以下(含) 你的家庭亮起了“红灯”。在你的身上缺少了“责任心”,在你孩子身上少的也是“责任心”。 51~70分, 你的家庭亮起了黄灯。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你应该学习“责任”,为家庭尽责,为孩子尽责。 71~90分 你的家庭亮起了绿灯,你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丈夫(妻子),是一位非常尽责的父亲(母亲)。为了家庭的幸福,你还要继续努力。 91分以上 恭喜我,你正在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