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孩子说话也难也不难,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否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改变一些我们的习惯做法。 倾听孩子的声音,请记住下面三个步骤: 第一步,停下来 当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重要文件。那么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这里,“停下来”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最好停下手头会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 这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些父母一边做着自己的事,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与孩子说话,因为心思不集中,交流很难顺畅,甚至可能造成某种误解,伤害孩子的感情,而父母亲自己也容易疲倦烦躁。“知心姐姐”卢勤老师就建议:父母亲应该坐下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第二个含义是:在心理上停下来。有些父母听孩子说话前,先存在一种心理定式:孩子说功课难,肯定是他不用心;抱怨老师,一定又在学校里犯了什么事……在这种心理定式的驱使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之前,在把手头工作停下来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心理上的种种成见、偏见、定见抛开。在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用成人的想法去评判孩子是一件愚蠢的事,孩子最令人惊异也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全新的,他们的头脑里总是充满着那样新鲜的想法、观念和情绪,这些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已经非常陌生了。那么,到底是用“胡言乱语”一类的评价把它们扼杀好呢,还是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些美好而新鲜的感觉好呢? 一位母亲谈到这样一件事: 母亲把一个驼背的孩子带到自己家玩。事先,这位母亲反复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在他的新朋友面前提到他的生理缺陷,以免刺伤他。那天下午,两个孩子玩得很高兴,当他们终于坐下来的时候,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问对方: “你知道你背上那个东西是什么吗?” 驼背的孩子支支吾吾,十分尴尬。母亲很紧张又很生气,很想出去把自己的孩子训一顿,但她忍住了没有出声,她听见自己的孩子说: “那是上帝为你造的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你的翅膀。时候一到,上帝会把盒子打开,你就会像天使一样飞起来。” 多么具有深意呀! 不妨采用下面一些“停下来”的操作规则: 1.行动上 ①暂时停下正在看的书、正在写的信、正在做的家务; ②关掉收音机或电视; ③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来; ④用眼睛注视着你的孩子; ⑤如果孩子十分激动,先给他一些抚慰。 2.语言上 ①“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②“没关系。” 3.心理上 ①告诉自己:“我正在听孩子说话,我要完整、清楚地听他把事情说完再做判断。” ②提醒自己:“我不要联想起以前的任何事,我只是试图了解孩子现在的处境和他的心理。” ③提醒自己:“我决不打断孩子的话;我决不轻易做出判断;我决不能让孩子感觉跟我交谈是一件可怕的事。” 第二步,等一等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他说出口的话并不真是他所想的,而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即所谓的“口不择言”。这个时候,父母凭着孩子一两句话是很难得出正确判断的。也有些时候,孩子说出口的话因为没有经过逻辑组织,在父母听起来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能急躁,不要听了孩子一两句话就大叫:“什么,你舒舒服服呆着,爸爸妈妈挣钱养活你,你还过不下去了?”也不要指责孩子说话的方式:“你究竟要说什么呀?要说话就好好说,别有一句没一句的!”这样的批评足以让孩子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说话的自信。 不妨等一等,听孩子把话说完,听孩子说出全部事实。 你可以用下面一些办法: 1.什么也不做,停下来不说话,关切地注视着孩子,等着他说下去 2.语言上 ①重述孩子刚才说过的话。如:“你刚才说要把你们班主任杀了,这个人为什么该死呢?” ②揣测孩子的情感。如:“看起来你很生气。”“你有点控制不了自己了是吗?是不是感到火往脑袋上冒?” ③用声音或语言认同孩子的情感。如:“听起来你很失望,你其实完全理解了课文,但因为粗心丢了分,真是让人生气。”“你看起来很累,这次考试前你不巧生病,影响了复习,真是不走运。”“哦”、“嗯”、“我明白了。” ④用点幽默。如:“你刚才说要把你们班主任杀了,预备什么时候动手呢?” ⑤表示对孩子说话的兴趣。如:“这真是很有意思,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唉,要是我当时也在就好了。” ⑥启发孩子说下去。如:“你就是因为这个生那么大的气,那么你冲他们发火,他们有什么反应?”“你说班上有一半的人都反对你,那一定还有一半的人支持你啰!” …… 3.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