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童来说,认识自我需要一个过程。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稳定,别人的评价,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呢?本刊邀请了张梅玲研究员为读者朋友作指导。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在青少年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太自信,好像自己什么都行,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另一种是太自卑,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如人,不论干什么都没有信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张梅玲答(以下简称答):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是难能可贵的。儿童时期、少年时期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一位中学生曾这样描述自己:“有时候我很自信,有时候我很自卑;有时候我爱交朋友,有时候我又喜欢独处;有时候我性情开朗,有时候我又处于苦恼之中。”所以,他们经常会对着镜子问自己:“我的相貌好看吗?”他们的脑海中总会“盘旋”着这样的问题:“我聪明能干吗?”“我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追求。因此,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进而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每个家长在教子过程中都要重视的问题。 具体来说,家长应从孩子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和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问:什么是生理自我?对于生理自我的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答:生理自我指的是自己的身体形象,包括性别、外表特征等。 孩子对生理自我的认识,需要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首先,要认识个体的差异性。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男性的23对染色体和女性的23对染色体“混合”时,会产生8388608种不同组合,当染色体中的基因进一步“混合”时,可能的组合数高达64万亿种,再加上后天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所以,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成为自己”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自然法则,因此希望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较,尤其不能拿自己孩子的劣势和别人孩子的优势相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家长盲目地比较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的优劣势,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父母要学会真诚欣赏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接受自己。比如,不少孩子会觉得自己长相不好而自卑,这时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有一名16岁的女孩,长得矮矮胖胖的,眼睛小小的,但她每天都乐呵呵的,同学们称她是“快乐的小皮球”。她之所以这样乐观,是因为她的父母从来就不认为女儿的长相有“问题”。爸爸常对她说:“爸爸胖胖的,你也胖胖的,爸爸是‘大皮球’,你是‘小皮球’,咱俩真不愧是父女。”妈妈也对她说:“你的眼睛小小的,很像妈妈的眼睛。你爸爸当初认识我的时候,就是看上了我这双特色的小眼睛。”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女儿接纳了自己的外表,生活得很愉快。此外,父母应引导孩子懂得,一个人潇洒、高雅的风度是涵养的自然流露。一个有风度、有魅力的人,其外观表现是举止洒脱、衣着得体、谈吐文雅、神态自若;其性格表现是幽默睿智、平易近人;其待人接物的表现是乐于助人、慷慨大方;其人生观的表现是对生活有一种爱和追求,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外貌美只能取悦人一时,心灵美方能经久不衰。” 其次,要认同自己的性别。性别是遗传决定的,生理上的性别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但心理上对性别的态度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女孩喜欢做男性的百分比有所上升,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实际行动都不能表现出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倾向。要引导孩子明白,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各有千秋。从总体上看,女性的神经系统不如男性稳定,但女性的耐力比男性好;女性的爆发力、空间把握能力、运动速度比男性差,但说话早,表达能力强;女性偏向形象思维,喜欢文学、外语、艺术等人文科学,而男性偏向逻辑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女性敏感细腻,男性粗犷豁达。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发扬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认同自己的性别,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 再次,要认同自己的病残状况在现实中,一部分孩子或是先天病残或是后天致残。对于他们,父母应面对现实,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让他们和健康的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享受相同的爱;同时,又要鼓励他们抬起头、挺起胸,自信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做到身残志不残。 问:什么是社会自我?对于社会自我的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答:社会自我是指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包括自己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中的影响和社会地位。 首先,要引导孩子认同家庭自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自我发展基地,家庭自我是对家庭特征的认同和内化的结果,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了解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和家、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孩子懂得爱自己的家人。 其次,要指导孩子对社会自我、集体自我的把握和认同。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不与他人合作。怎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自我呢?家长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告诉孩子,既然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就需人人都遵守、服从、维护社会与集体的规则,任何人都要为社会、集体增光,而不要为社会、集体抹黑。二是要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带着个性融入社会,既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又不会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三是防止两个极端:高估自己或贬低自己。高估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因为人人都容易犯放大别人的缺点、缩小别人的优点而放大自己的优点、缩小自己的缺点的错误,这是人性的弱点。只有经常有人提醒,才不致盲目自大。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随时对孩子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让孩子因为一点点的成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相反,低估自己,觉得自己时时处处不如人,会把自己带到痛苦的深渊。一些孩子或因长相不如人,或因某次失败,或因遭到了某种意外的打击,就陷入自卑的阴影中而不能自拔。这时就需要家长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同时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使他们摆脱阴影,重新找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