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近年来,一些学校通过测验智商来确定学生有无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甚至想以此来减少招生压力、提高生源质量。 应该如何看待智商测验?又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智商?就此,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 什么是智商测验,怎样看待测验的结果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测智商的依据是什么? 张梅玲答(以下简称答):生活中,有的人常常表现得比较聪明,而有的人则相反。据此,心理学家就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表示一个人的智力程度。经过探讨,法国人比纳于1905年最先研究出一个智商量表,可以测验每个人的智商有多高。后来,这个量表传入美国,1916年美国韦克斯勒分别编制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幼儿智力量表(WPPSZ)。华东师大科研人员在韦氏量表基础上修订出我国通用的智商量表,这个量表包括12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类是常识类型,比如说太阳是从哪里升起的?一共有30个题,第二类是类同类型,就是归类比较的,比如说钢琴和小提琴有什么相同?一共17个题;第三类是算术,譬如一件衣服是25元,现在打95折要多少钱?一共18个题;第四类是词汇,要求儿童解释一些词义,比如说声明是什么意思?一共有32个题,第五类是理解,比如说为什么盖砖房比盖木房子好?一共有17个题;第六类是数字的广度,要求儿童顺着背,逆着背一系列不断增加长度的随机数字,看看小孩之间有没有差异;第七类是图画的补缺,比如说给儿童呈现一幅不完整的图画,要求指出图中缺少的部分;第八类是图片的排列,有12套图片,每套图片有三到五张的图形,以打乱的次序呈现给儿童,要求儿童按故事情节重排图片,第九类是积木拼图,给儿童一套九块立方体的积木,各面分别涂有红、白、半红、半白的颜色,要求儿童按主试指定的样子拼积木;第十类是物体的拼摆,给儿童一套切割成曲线的拼板,要经过思考后拼成一个整体;第十一类是译码,要求儿童按照所给的样子,把符号填入相应的数字之下;第十二类是迷津,给儿童9个简单与复杂程度不一样的迷津,要求儿童用铅笔正确地画出通向出口的路线。 通过这些智商测验项目,心理学家发现,智商在 71到130的儿童是绝大多数,称为正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的称为弱智儿童,约占2%;智商在131以上的称为超常儿童,约占2%;智商在140以上的就是神童和天才。通过智商测试,可以看出弱智是存在的,天才也是存在的,但是,他们是人群当中极少数,而绝大部分都是正常儿童。 问:测验智商是否具有科学性?人们应该如何理智地看待智商测验的结果? 答:究竟测智商是否科学,我们先看一下智商测验本身有没有问题。前面我介绍了韦氏量表的12个类型的题目,其中类比型有一小题:小提琴跟钢琴有什么相同?试想,如果拿这个题测验农村的山沟里的小孩,他可能都没见过钢琴、小提琴,那他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同样,让城里的小孩来分韭菜跟小麦,他能分出来吗?可见,智力测验量表不考虑被测者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就拿统一的题目去测验,说明它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再者,在测验的时候,人的主观因素也很大。譬如测验时,负责测验的人态度很凶,这时小孩本来会的,见到那种氛围,那么凶的态度,心里一紧张,也不会了,这样当然会影响测验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智商测验的分数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决定孩子命运的依据。 每个人都有多重智慧 问:如果面对真正弱智的孩子,教育能不能改变他的命运? 答: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教育的因素,而且教育的因素还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也有智商高的并没有成才,而智商不太高的却成才了,那么这个现象,智商没法解释。在智慧方面,有的人这方面智慧比较好,有的人那方面智慧比较好,有的人呈现得比较早,有的人呈现得比较晚,这就叫做差异。今天我们的教育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我们说弱智是有的,但是弱智的孩子是不是就不能成才?我想讲两个例子,也许大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有个孩子叫冯聪,现在是北京走读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冯聪在2岁时就是一个高度脑瘫患儿,他的三个手指头都不能分开,头歪着,比弱智还严重。他妈妈把他抱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向专家求助。附中的校长叫俞惠耕,跟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是好朋友。俞校长对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论有所了解,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认为,人的智慧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的音乐智慧是天赋的,主要看它有没有被挖掘出来。当冯聪的母亲恳求他“救救我的孩子”时,俞校长把孩子收下了,并训练他拉小提琴。经过14年的训练,高度脑瘫的冯聪不但小提琴拉得好,而且考上了大学。 199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腾伯格教授提出了成功智慧说,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是靠分析智慧、实用智慧和创新智慧。斯腾伯格在念书的时候,学校曾对他进行过智商测验,他的智商是很低的。他想,难道我就不能成才吗?他到机场、火车站、商场采访了成千上万的人,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你周围的朋友有没有成功的?如果有的话,能不能告诉我他是凭什么成功的?”在采访过程中,很少有人说我的朋友成功是因为他智商很高,大部分人说成功是因为他特别有毅力、好学、自信、有意志力等,这让斯腾伯格增加了信心。因此,他提出了成功智慧说。斯腾伯格教授现在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弱智孩子也是可以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