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的结构演变、课程特性与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
韩瑞玲,硕士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 王晨燕 路紫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地理教材内容与结构的演变具有渐进性,存在4种差异性的演变方式。综合性、社会性、区域性、技术性是本课程最突出的4个特性。针对目前中国经济地理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内容与结构演变、学科特性两个方面的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字号:

      1 中国经济地理的内容与结构演变

      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30余本中国经济地理书籍,可从中透视中国经济地理半个世纪以来内容与结构的演变过程,按时间阶段划分为4种演变方式。

      1.1 “相对固定”的演变方式

      1)经济布局条件。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研究基础,被较固定地放置在书籍的第1部分。有的称之为“生产力布局条件与原则”[1],有的叫做“我国的生产布局条件”[2];有的分农业布局条件和工业布局条件介绍,有的是在农业地理与工业地理中进一步细分。但近几年的《中国经济地理》都将其统称为“经济布局条件”,放在书籍的最前面。

      2)农业地理。农业地理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56年开始,除了宫有生[3]、王钰筱[4]、吴传钧[5]的书籍中没有这部分内容,其他的都做了明确的标注。陈敦义分3章详细介绍中国农业地理概述、中国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中国农业部门生产布局[6];张迪祥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业区划5章进行介绍[7]。20世纪90年代后的书籍中,都是把农业地理单独列章介绍的。

      3)工业地理。所有版本的书籍都包含工业地理的介绍。安成谋的书籍甚至细分为能源工业地理、原材料工业地理、机械电子工业地理、轻工业地理、乡镇工业地理、我国主要工业区6章来介绍[8]。

      1.2 “波动变化”的演变方式

      1)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20世纪90年代,安成谋、刘秀丽[9]、马林[10]设立单章介绍此部分内容。这之后其他书籍介绍城市的部分都集合在“城市地理”中,单独以“规划”列章者罕见。

      2)乡镇企业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对此内容几乎没有涉及,之后胡欣[11,12]、安成谋、刘秀丽、马林设专章介绍了乡镇企业问题,具体包括乡镇工业的内涵及发展、特点及布局、发展中的地域组合等。近年的书籍已很少再列单章论述乡镇企业问题。

      3)区域部分的分析。1990年前的书籍大都把经济区列为单独一章,并分若干小节介绍各个经济地理区域,随后更多的是分章介绍各经济区的条件、产业、城市、区域差异等,形成各个分区完整的经济地理描述。1998年后,分区介绍所占篇幅越来越少,大部分取消了将每一个区域列出一章的描述方式,有一些书籍对分区的描述有较大创新,最具突破性的是吴传钧,选择了“地域范围大小不同、区域性质和特点不同、存在要害问题和发展方向不同的13个类型地区”[13],论述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的地域差异性。1998年后,除胡欣[12]和鲁峰[14]对经济分区介绍以外,其他均没有对此予以体现。由此可见原来中国经济地理普遍采用的H.H巴朗斯基的国家经济地理特征描述体系[15](总论—部门分论—区域)正在逐渐为多元化描述思维所取代,减少区域分析部分是一个大的趋势。

      4)经济特区经济情况的描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经济特区倍受关注,张迪祥、李云明[16]、安成谋、郑洁华[17]、马林对经济特区作了介绍,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内地的全面开放,经济特区的介绍也相应减少了。

      1.3 “由少到多”的演变方式

      1)经济地理的对象与性质。建国初期的中国经济地理书籍中,只介绍了经济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8]。随着课程发展,经济地理学的性质已经由简单的对象介绍扩展到全面地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介绍[19]。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除了韩淑珍[20]和戴娟萍[21]的书籍不涉及此内容外,其他的都有该内容出现,有的作为单独一章列出,更多的书籍是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绪论或总论来说明,以对中国经济地理的课程特点做总体论述。

      2)第三产业的描述。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地理的描述由少到多。有的把第三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章节介绍[22],其他对第三产业分章介绍的情况不尽相同:①旅游地理。陈敦义首先列专章介绍了中国旅游地理[6],随后大部分书籍都设章介绍了我国的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区等。②商业地理。1994年之前主要有李云明、刘国永(对外贸易地理)、陆心贤[23]、李润田[24]、刘厚房[25]对商业地理做了系统介绍,以后除了吴传钧、韩进峥[26]、胡欣[12]没有对商业地理单独介绍外,其他的都有,有一些书籍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商业地理,如王钰筱介绍了商品流通业地理、鲁峰介绍了市场结构与布局。③城市地理。曹祥深首先介绍了城市地理[27],随后李云明、熊筱红[28]、郑洁华介绍了中心城市经济区,其他如杨武、王钰筱和戴娟平也都介绍了中国城市地理。1998年后的书籍全部介绍了此项内容。

      3)港澳台地区经济地理。香港与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引起了学者对我国特别行政区地理的关注。刘国永在其书籍的附录部分中介绍了台湾、香港、澳门经济地理简况。李云明专章介绍了港澳地理。李润田专章介绍了港澳台地区地理,熊筱红、郑洁华、张海如[29]、徐加明[30]、胡欣[12]、戴娟萍都专章介绍了港澳台的经济地理。

      1.4 “由多到少”的演变方式

      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的分析。20世纪80~90年代,很多中国经济地理书籍对这2部分内容都做了细分,如张迪祥介绍第一产业地理时分为第一产业地理概论、种植业生产布局、畜牧业生产布局、林业生产布局、渔业生产布局、中国农业区划概况6章;介绍第二产业地理时分为第二产业概论、采掘工业布局、原材料工业布局、制造业工业布局、工业基地布局5章。随着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2000年开始,大多对农业和工业的介绍只分别设列一章作宏观论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