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等级制世界地理观下的中国

——兼论地图的思想史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莉苇,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地图既是地理信息载体,又是特定文化或政治观念的象征性表达,从中可以了解特定地区的人在特定时代里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16—18世纪欧洲人绘制的许多地图,生动体现了基督教观念与近代文明观念双重作用下的欧洲本位主义情绪,以及在此种心态下对世界其他部分的评价。欧洲历史上一些富有特色的地图和地理书插画展现了欧洲人如何形成并表达一种等级制的世界地理观,而中国在这个等级序列中的位置是近代欧洲人中国观的重要表现之一,亦是文化交流中值得反思的内容。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4 期

字号:

      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地图都是历史悠久的表达地理信息的工具,但同时也包含着特定的文化或政治观念,这后一层涵义常常被人忽视。事实上,地图从来就不仅仅是实用性的地理信息载体,即使是现代它在形式上已确乎如此,仍然可以服务于观念性目的,更毋庸说19世纪之前的地图,那时它还正在争取其科学属性。地图毕竟是文化成果之一,在其科学化外表之下仍有难以消除的观念性内涵,所以和其他文化成果一样,可以作为读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文化观念的窗口。16—18世纪的欧洲人绘制了无数包含中国轮廓的地图,而这些地图最基本的参考只有三份——1584年问世的路德维科·乔里奥(Ludovico Georgio)地图、1655年问世的卫匡国(Martino Martini)地图和1735年问世的唐维勒(D'Anville)地图。这三份地图各当典范近百年,欧洲的地图制作者往往因为过于偏爱这三份范本而忽视或拒绝其他资料,造成中国地图数量庞大却面貌单一的局面。① 这种状况使人想到,也许这时期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不完全是为了实用和表达他们地理知识的进步,还包含其他特定意图。历史发展线索也揭示出,欧洲人的地图中的确包含着一条展现欧洲人逐渐形成与确立之世界地理观脉络,中国地图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欲通过地图及地理文献插图回放欧洲人世界文明观的基本轨迹及其各阶段的表达形式,进而确立中国在这条轨迹中的位置和被定位的理由,由此对地图和地理文献作为思想史读本的意义作初步探索。

      一、中世纪宗教性地图下的大陆等级观

      现代意义上的欧洲地图大概以15世纪为起点,但以地图的形式来表现欧洲人对宇宙与世界的想象自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开始。基督教时代的观念在吸收古典时期一些要素的基础上呈现出极其鲜明的特征,并深刻影响后世。既然中世纪的制图者基本属于教会范围,其作品作为教化工具,对教会信条和《圣经》的内容与观念加以图像化表现,并反映出经院思维下的理论化宇宙形态。这些地图的形式是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常作为漂亮的装饰画出现在图书中或宗教场所。其中地理学内容则贫乏过时,因为它们的目的是解说一种思想,而非描绘地球的特征,确切地说是将《圣经》中的世界观念和人类观念施布于大地这个自然载体上。T—O状是中世纪地图最常用也最能传达象征意味的形式。其基本构形为,地球被一个O形的环海包围,以T形的内部水系分割O之内的三块已知大陆,其变体是在O中写一个Y,或在方框中写个V。这个T字的一竖为地中海,隔开欧洲与非洲。T的顶部一横则由两条河流连接而成,即隔开亚洲与非洲的尼罗河与隔开亚洲与欧洲的顿河(Don/Tanais),三条河流的交汇点是耶路撒冷。②

      T—O观念首先包含着空间的三分结构,这种认识可能来自古希腊伊奥尼亚(Ionia)的哲学家们。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64B.C.? —23A.D.?)指出,古希腊人在给欧洲、亚洲、非洲这三块大陆命名时,并没有考虑到整个有人居住的地球,而仅仅是考虑到他们自己的家园以及正对着他们的土地。③ 古罗马时代继承了希腊人对世界的三分法,常使用这种结构的地图来象征性地表示世界。不过圆盘形观念也有《圣经》的支持,《旧约·以赛亚书》(40:22)提到上帝坐在地球的圆形轨道之上。T—O结构中其实还含有古希腊的拟人化世界形貌思想,这种思想首见于公元前6世纪的一份希腊文手稿,它把地球看作一个人,头和脸位于伯罗奔尼撒,双腿在达达尼尔海峡,其余以此类推。尽管T—O结构属于异教徒出身,它的空间意象和拟人化意象在修士和经院哲学家们的冥想中却都符合教会意旨。首先,T—O结构分割的三块空间恰可喻示世界在诺亚(Noah)的三个儿子之间分化,因此有些这类地图中分别在三块大陆上标着闪(Shem)、含(Ham)和雅弗(Japheth)的名字。其次,T的拟人思想也可加以利用,在中世纪的T—O图里,T表现为基督受难的样子,头向东(顶部),脚向西(底部),双臂指向北(左)与南(右),也因此T—O地图里东方置于顶端,亚洲占据上部。此外,如上文所言,运用这种结构同时可以醒目地传示出耶路撒冷为地球中心的观念。经历几个世纪后,T—O地图越发装饰华丽,简单的T—O框架被嵌上色彩、涡卷饰和反映各种地理知识、世俗知识与宗教知识的图画,比如此类地图中现存最大最好的赫里福德地图。④ 它有内容丰富的装饰画,其中少量的地理知识却是500多年前的旧识,其实际用途正是作为圣坛壁板的装饰画。不过再怎么艺术化,T—O地图的核心部分都是象征基督教世界观的T—O形框架。

      由于一切知识及其载体都可以被转化为表现上帝荣誉的物品,一切行为都以表达和实现上帝的意旨为目的,T—O地图便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基于《圣经》的世界观念和在此基础上的基督教徒优越感。其实《旧约·创世记》(第9、10章)本身并没有说明将欧、亚、非三块大陆分别划分给诺亚的三个儿子,所表述的地域范围非常含糊,且实际上不会超出中东近东。然而,《旧约》明确指定了闪、含、雅弗及其子孙的身份高下,这种高下之别亦被规定附着于他们各自的属地:含及其属地迦南应受到神的诅咒而给他弟兄做奴仆的奴仆,闪应受神的称颂,雅弗被祝福去扩张。欧洲的基督教徒接受的,正是这种有关人类支派的尊卑观念,他们进而把它扩大移植到自己所知晓的地理世界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