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亚五国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分析

作者简介: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杨兆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1964—)男,维吾尔族,新疆拜城人,博士,从事地理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发表文章40余篇。

原文出处:
干旱区地理

内容提要: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地域辽阔,土地、森林、水、能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藏,种类配套齐全,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与中国在地缘、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资源开发、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的国际背景和有利条件。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十分重视资源开发和原料出口,向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推销资源产品,并很快引起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的重视。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土地、电力、建材、机械、畜牧业、信息、交通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及其辐射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待开发的领域空白点较多,特别是里海、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是21世纪全球最具能源开发前景的地区,而能源勘探与开采领域则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发展合作的领域。但是,中亚国家的原料型经济倾向,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足,生产和社会基础薄弱,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中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这是我国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工业优势的有利条件。所以,资源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对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双边的区域经济合作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展望21世纪的俄罗斯、中亚五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根据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资源状况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等,对区域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对共同面对的问题,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及合作前景,都进行了探讨。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060(2006)04—0588—10

      近几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新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和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了开放力度,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由于我国人均资源紧缺,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资源消耗量或自然资源损失量却排在世界前列[1]。随着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 水和木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资源的供给将进一步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自然资源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将成为制订资源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紧紧抓住上海合作组织扩大经贸合作的机遇,也为了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及加快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了解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资源条件、市场状况和进出口需求,结合新疆经济发展实际,找到“东联西出”的突破口,大力开拓俄罗斯和中亚市场,提高向西开放的档次和水平,发挥资源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效应是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早在2000多年前,亚欧之间就有了途经新疆、横跨欧亚大陆7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它是当时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以及新疆与中亚和俄罗斯,以及欧盟各国特别是北欧国家在资源上的互补性效应,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经济发展同中亚和俄罗斯以及欧盟和北美资源和原料开发、贸易合作具有极大潜力。

      1 俄罗斯、中亚区域概况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地域辽阔,国土面积1707.73万km[2],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9,居世界第1位[2]。辽阔平坦的平原和低地占国土面积的70%。农业用地2.21亿hm[2],占国土面积的25.7%,其中耕地1.244亿hm[2],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居世界第3位,而且50%的耕地为黑壤。人均耕地面积为0.86hm[2],比中国多于0.762hm[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劳动力数量不足,俄罗斯每年有近千万公顷的耕地被撂荒。2005年俄罗斯人口为1.44亿人,比1992年减少430万人[5]。近几年来, 大量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导致俄罗斯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已成了制约俄罗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49万km[2],截止2004年底,人口为1510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占57%,农村居民占43%[5]。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为平原和低地,1/4多的国土是草原,1/2的国土是荒漠和半荒漠,剩下的是山脉和湖泊,具备了良好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是独联体主要的农牧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用地总面积达2.2×10[8]hm[2],其中耕地2227×10[8]hm[2],割草地504×10[8]hm[2],牧场1.88×10[8]hm[2],农业用地占领土总面积的81.7%,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61%和39%,是独联体第二大农业国家。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粮食产量达1390万t,成为中亚地区有名的“粮仓”。国内粮食消费量为650万t。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意大利是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将近45万km[2],人口2480万人[5]。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属世界产棉大国。独立前后农业用地总面积变化不大,只是用于棉花的面积有些增长,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40万hm[2],年产籽棉360万t[12],居世界第五位,皮棉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二位。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59.5%,其中可耕地占11%,除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外,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基本没变。

      吉尔吉斯斯坦国土面积19.99万km[2],人口将近512万人[5]。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山地国家,90%的国土位于海拔1000m以上,平均海拔2750m,最低处海拔也在401m,适于耕种的土地只占国土面积的7%。高山地形使该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也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森林覆盖面积占4.2%,水域面积为4.4%,农牧业用地1079.78万hm[2],占54%[4]。北部的楚河河谷和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裕,是吉尔吉斯斯坦主要的农业区。海拔较高的塔拉斯州、纳伦州等地区则适合发展畜牧业。多年来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其中养羊业约占畜牧业产值的60%以上,养牛业占30%以上。种植业主要粮食、经济、饲料等作物和瓜菜的种植,但粮食生产还是第一位的。

      土库曼斯坦的国土面积将近49万km[2],大部分位于在图兰盆地。 中部是卡拉库木沙漠,南部是砾石戈壁或荒漠,东部是流动沙漠,山地和高地主要集中在南部。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很少,只占国土面积的3%。2003年底人口为629.9万人[4]。主要种植棉花等作物,属独联体产棉大国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