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过渡的经济转型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城镇规模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分析研究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结构的现状及其在经济转型期的演变状况,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正确合理的城镇发展政策,促进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1 统计口径与分析方法 1.1 统计口径 本文主要采用人口数据来表示城镇的规模。以河南省城市统计年鉴公布的城市人口,河南省公安厅提供的城镇人口为准。而且,城镇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准,如:地级市、县级市规模以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准,县城规模采用县城所在城镇镇区非农业人口数据。这是因为:第一,真正反映城镇建设规模的是建成区总人口,而不是市区总人口,更非市辖地区总人口,由于无从查阅建成区总人口数据,而非农业人口基本上分布在建成区内,故能反映实质;第二,根据H.Haken的协同学思想,主宰系统演化的是慢变量而非快变量,流动人口波动较大,而非农业人口变换稳定,接近慢变量特征[1]。 1.2 分析方法与手段 本文对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析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数据的处理主要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如:用Excel汇总数据,并进行计算;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主要是AutoCAD)绘制有关图形。 2 规模级别结构演变分析 2.1 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数量分析 对比分析1985年与2003年两个年份的相关数据(如表1),可以发现:近20年来,中原城市群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中等城市数量和规模均明显减少,小城市数量不变,规模增加;各规模级别城镇市辖区(或镇区)非农业人口占整个城市群所有城镇市辖区(或镇区)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也有较大变动。表现为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所占比重增加,中等城市比重减小(如表1)。 表1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级别结构的变化 Tab.1 The Change of the Size Scale Structure of Cities & Townsin City Clusters of Henan Province 规模级别 城镇数/座占城镇数/% 占城镇人口/% 1985年2003年 1985年2003年 1985年 2003年 >100万 1 2 1.8 3.5 23.532.4 50-100万 1 4 1.8 7.0 15.229.5 20-50万 4 2 7.3 3.5 36.87.9 10-20万 2 2 3.6 3.5 6.3 2.9 5-10万1 19 1.8 33.31.5 16.2 2-5万 1027 18.2 47.46.2 10.9 <2万 361 65.5 1.8 10.50.2 合计 5557 100 100 100 100 以上经济转型期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级别结构的数量演变实际反映了:从1985年到2003年间,中原城市群地区原来的小城市发展不足,致使到目前中等城市数量减少;原来的中等城市和大城市发展迅速,因此,到2003年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县域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区小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1985年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Fig.1 The Size Structure of Cities & Towns in Central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1985 2.2 规模级别结构演变特征分析及预测 对比分析1985年和2003年各规模级别城镇的个数以及各规模级别城镇市辖区(或镇区)非农业人口占该区所有城镇市辖区(或镇区)非农业人口的比值,我们不难发现:2003年各规模级别的城镇基本上是由原来(1985年)低一级别的城镇发展而来。换句话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原来人口在10—20万之间的小城市(许昌和漯河)发展成为了中等城市;1985年的4座中等城市发展成了2003年的4座大城市;过去的大城市洛阳经过20年的发展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两个年份小城市的数量相等,均为49个。这说明中原城市群地区各规模级别城镇均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均衡发展而来,而且同一级别内各城镇的发展速度也相差不大。这一方面与我们国家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有关;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互相联系,城镇增长的互动作用在增强。另外,河南省在这一时期没有进行大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群内也没有增加新设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