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史研究是中国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以一个城市、区域城市、城市群、城市类型乃至全国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结构和功能,分析其作用、地位和发展,论述各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中国近代城市史以研究城市的近代化为主线,上溯传统城市的转换,下连20世纪中叶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史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新兴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状况。 一、研究的勃兴——主流城市的开拓与泛化 毋庸讳言,率先对中国近代城市进行研究的还是西方学者,而第一批有关城市史的论著也并非出自历史学家之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早期研究往往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汉口等中国的通商口岸以及大中城市,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喜仁龙对于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的历史记录与描绘,这部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经典著作,从中国北方筑墙城市写到北京旧址上的早期城市,并且着重考察和研究了北京城内外的历史与现状,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和城门实测图[1]。而针对上海研究的著作相对集中,陈耀声关注了上海的公共租界,贝内特则着眼于日本占领时期对上海经济影响的分析评估;相比较而言,墨菲对于上海的研究可谓早期史学经典,该著作第一次对上海在近代中国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和角色进行综合性研究,运用地理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手法考察了上海城市的发展模式、上海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伊懋可则致力于通过对档案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上海城市自治团体的表现、城市自治的本质以及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趋势[3]。而另一个在中国毫不起眼的通商口岸,由于罗威廉的杰出的研究而变得家喻户晓,他的两部著作分别从地方精英与社会控制两个方面考察了近代汉口完整的商业网络与官府权力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行会建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和公共事务组织对城市公共领域的有效管理[4]。另外,还有鲍德威对于山东济南资产阶级长时段的考察,科尔曼对于南京现代化的研究,钱曾瑗对于广州社团的探讨,关文彬关于天津商人社会的论著等等。此外,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套属于重量级并至今在西方被视为经典之作的论著,即由戴维斯加州大学施坚雅等学者编著的有关城市史的三卷书:《共产党中国的城市》、《两个世界之间的中国城市》和《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该套书是一项研究中国社会的大型科研课题,美国和西方国家数十位知名学者参与,其集体创作成果代表了西方研究中国城市史的最高水平。 中国的近代城市史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历史学科专家组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高度重视,在社科规划中设置了多个与中国近代城市史相关联的重点研究课题,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由原来无人问津逐渐变得成为热门。而同样的,个案城市研究成为城市史研究的突破口,首当其冲的就是沿海城市和主流城市研究,如“七五”的项目成果: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这四本专著可以说是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在城市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开创性著作,这些著作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城市的功能、结构、社会等方面的转变,城市发展的阶段、地位和特点等方面解释城市的发展,力图从中国本身的特征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框架,为今后研究近代城市史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十余年来,随着研究人员的增多,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课题和经费的增加,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领域出版了包括学术专著、资料集和一般性读物在内的书籍达数百部以上,发表了相关文章上千篇,其研究的范围,也已经从对主流城市的研究拓展到对其他更多支流和普通的城市进行研究,从对大城市研究向中小城市、从通商口岸城市向其他类型的城市研究扩展,如关于成都、济南、广州、苏州、无锡、杭州、昆明、沈阳、大连、青岛、烟台、自贡、本溪、鞍山、洛阳、宁波、温州、景德镇等城市都有一批研究成果问世。而以陈宝辉、姜秉正为主编的“中国城市史丛书编委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组织部分中等城市撰写城市史,近年来先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有:程子良、李清银主编《开封城市史》(1993年4月出版);刘景玉、智喜君主编《鞍山城市史》(1994年9月出版);王攒叔主编《宝鸡城市史》(1994年12月出版);沈玉成主编《本溪城市史》(1995年2月出版);王仁远、陈然、曾凡英编著的《自贡城市史》(1995年11月出版)等等。 综观这段时期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近代个案城市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外学者研究角度的不同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外国学者由于受到社会学和相关其他学科的影响,其研究或者着眼于宏观理论的建构与阐释,或者关注城市内部的社会团体、精英阶层和特殊群体,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从事历史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更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角度进行研究,讲求框架结构完整,综合性整体感比较强,但是对城市社会的微观环境和层次的研究似乎显得不足。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则中外学者的变化基本相同,都从主流的大都市逐渐向中小城市延伸,由沿海城市逐步向内陆城市渗透,这固然是研究的必然趋势,也表明了城市史的受重视程度和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