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爱国志士的早期联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1910年,日本并吞韩国,大批韩国爱国志士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申圭植等人投身辛亥革命,参加中国同盟会。1912年,成立新亚同济社,吸纳两国志士。1921年,申圭植以韩国临时政府国务总理的身份赴广州访问,会见孙中山,宣布承认“护法政府”为中华民国正统政府。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等人积极支持来华的韩国志士。1924年,孙中山提出,中国人民的对外责任除“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外,还要“扶助弱小民族”。此后,“济弱扶倾”遂成为中国国民党的重要国际政策。北伐期间,韩国志士或加入中国国民党,或投身中国国民革命军,武汉国民党中央则设立东方局。中韩志士之间的互助、合作不断发展。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7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7)03—0051—08

      中韩两国有长期友好的历史渊源。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者成为中韩两国的共同敌人。1910年日本悍然并吞韩国,大批韩国爱国人士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成为波澜壮阔的“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韩国来华流亡人士关心、支持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中国革命党人则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韩国志士以积极的帮助。有关事迹,将成为中韩关系史上的佳话,世代永传。

      一 辛亥革命前后

      近代以来,中韩两国国势不振,两国的爱国志士很早就有交往。1898年,孙中山在日本结识朝鲜开化派人士朴泳孝等人。1900年、1902年,孙中山在神户两次与朴泳孝交谈[1]。当时,朝鲜、中国、日本、印度、暹罗、菲律宾等国志士在东京成立东亚青年协会,孙中山支持这一组织,常和朴泳孝等人一起研讨远东各种问题,尤其关心朝鲜命运。孙、朴等人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友谊。从那时起,这位具有渊博学问及辽阔胸襟的中国人,便成为这些朝鲜移民的谨慎、忠诚及正直的顾问”①。1906年4月,《民报》第3期选载《韩日保护条约缔结之颠末》一文,揭露日本在韩国设置统监府,强迫朝鲜接受“保护”的真相。1907年,日本人幸德秋水组织亚洲和亲会,以“反对帝国主义而自保其邦族”,“当以互相扶助,使各得独立自由”为主旨,中国革命党人章炳麟、张继、苏曼殊,韩国赵素昂,及印度、菲律宾等国爱国者参加[2](p243)。1909年, 韩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民吁报》及同盟会系统的报刊都曾报道,予以同情和支持。

      1910年,日本强迫韩国签订《韩日协约》,公然并吞韩国,这对中国革命党人犹如当头棒喝。孙中山发出“外而高丽既灭,满洲亦分,中国命运悬于一线”的惊呼[3](p486)。同盟会会员石瑛致函吴稚晖,建议“当乘此时各处报纸登载高丽灭亡事迹,竭力鼓动学界人心”[4]。当时不少革命报刊都本着这一精神发表文章,借以推进革命。

      中韩两国山水相连,又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联系。韩国灭亡后,不少韩国志士流亡中国东北,企图以之作为反日复国的基地。在广州的金丸斋自愿为中国革命党人保存文件,传递消息[5](p37~544)。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韩国志士感到极大振奋,纷纷到南京、上海等地,或考察,或实际支持并参加中国革命,两国志士之间的联系因而更加密切。同年12月,韩国忠清北道志士申圭植到上海,继至南京,先后会见同盟会员徐血儿、陈其美、宋教仁、戴季陶、黄兴、孙中山、柳亚子等人。在此期间,申圭植改名申柽,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革命党人中的一员。[6](p72)

      申圭植与其他韩国志士于1912年初到南京,向南京临时政府捐款,表示支持。在致陆军总长黄兴书中,申圭植等阐述朝鲜的“民族精神”,要求得到中国革命党人援助。申并向黄兴献诗,勉励黄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内除民贼,外歼强寇。黄兴在复函中表示:“永远协助韩国人,使之迅速成功,共享自由幸福。”[7] 申圭植还经宋教仁引见,会见孙中山。其《祝孙总统》诗云:“共和新日月,重辟旧乾坤。四海群生乐,中山万世尊。”可能即是会见之后的作品。1912年4月,申圭植在上海再次会见孙中山。孙的谈吐、风度都给申留下深刻印象,以致申激动地喊出:“中华民国万岁!”“亚洲第一位总统万岁!”[8] 同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谴责日本对韩国的侵略:“日本之于高丽,牛马视之。日本虽强,高丽人乃日即于苦痛,无丝毫利益之可言。”[9](p430) 1913年初,孙中山访问日本,与日本政界元老桂太郎会谈,当面批评日本“乘战胜之势,举朝鲜而有之”的不义行为,力劝日本贯彻“大亚细亚主义精神”,“以真正平等友善为原则”[10](p496)。

      陈其美在上海光复后出任上海都督,积极支持韩国在华志士。他向申圭植表示:“敝国虽云革命成功,前清积弊成痼,内政外交,国几不国,如非从根本上涤革其污浊,则所谓成功者,便同镜花水月而已。”他要求“友邦同志,始终协助努力进行”。陈特别向申表达对韩国独立的关注,自称:“生平以扶倾救弱为职志,故常以爱敝国之心爱贵国,以忧中国之心忧韩国。不仅贵国也,每念安南、印度,若痛在己,似属侈谈,实出良心。至于贵国事,尤为切肌。”他曾在韩国在沪志士会上发表演说,勉励韩国志士努力奋斗。他说:“谁谓秦无人,三韩光复,实今日满堂诸同志负之。”他表示将“随诸君子之后,帮助其万一”。在中国革命党人中,陈其美与申圭植“过从最久”,帮助最多,被申认为是“最知我最热心于吾侪前途者”。[11](p59~60)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刺,申圭植第一个到寓所悼念,抚尸痛哭。

       中国革命党人中另一个与申圭植关系密切的是戴季陶。 二人结识的时间约在1912年3月。当月28日,戴季陶在上海创办《民权报》,得到申圭植倾力资助, 申并有《赠天仇》一诗发表于该报,中有“握手悠悠无限感,千波万壑是前途”之句,使戴深为感动。不久,申圭植即出任《民权报》经理。

      为了团结韩国来华志士共同进行抗日复国斗争,申圭植于1912年7月4日与朴殷植、金奎植等在上海成立同济社。其后,申圭植又倡议“中韩共进,改造新亚”,成立新亚同济社,国民党人陈其美、宋教仁、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吴铁城、吕志伊、张静江、陈果夫等参加。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 申圭植绝食三日,以表沉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