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瘟疫与清末的健康卫生观念

——以《大公报》对1902年瘟疫的报道为中心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志阳,研究实习员,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200235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本文以《大公报》对1902年瘟疫的报道为中心,勾勒了1902年瘟疫的概况,并通过对媒体与瘟疫互动关系的考察,分析了清末健康卫生观念的变化,指出近代西方的科学的健康卫生观在清末已经开始传播,并对中国传统的健康卫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2;R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 (2006)06—0096—08

      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特别是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例如瘟疫①,带给人类的痛苦和灾难更是巨大,甚至有时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都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② 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后,对瘟疫的报道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 在对瘟疫的报道过程中,媒体实际上也参与到瘟疫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进程中。在媒体与瘟疫的互动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思想观念尤其是在关乎人类身体健康的卫生观念上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灾难结束才一年,一场可怕的瘟疫便降临到中国人民的头上。对于这场瘟疫,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的《大公报》给予了极大关注。从创刊之日起,到瘟疫结束,《大公报》对瘟疫进行了连续、详细、多角度和多侧面的报道。本文拟通过《大公报》对1902年瘟疫的报道,对清末普通民众的健康卫生观念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媒体话语下的瘟疫概况

      从现代传播学理论来看,瘟疫是典型的灾难性事件。③ 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不是好消息就是好消息。《大公报》在对1902年瘟疫的报道中也遵循了这一新闻报道原则,对其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报道。从《大公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对1902年瘟疫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1902年瘟疫主要是指霍乱,患者“得病后下泻如白冻者即不可救”,但各地患者病情并非完全相同。④ 预防和治疗之法有:用“磺强水”“灭微生物以绝其源”;“远避染病之人及其人所使用之器物”,并用火烧或沸水来消毒;慎饮食,“凡食物之含水愈多者愈益留心,如鲜果、生菜、鱼肉之类”;染患霍乱者,当感觉“身体不舒,四肢乏力,口苦失味,胃不思食,大便或结或微泻”等情况时,宜急服用磺强香水及鸦片质或吗啡或服樟脑鸦片酒等,皆可治之。⑤ 上述预防和治疗霍乱的方法主要是以近代西方的医学知识和卫生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提出来的。

      引发瘟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饮食不洁。“上海西医官来函云,此次致疫之故,以饮食不洁之物为最要端。”⑥ 其次是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劣,“省城街道湫隘,人烟稠密,居民每以秽物任意堆积门首,以致秽气熏蒸,酿成瘟疫之症。”⑦ 第三是气候异常,“今春桃汛未见,春雨又稀,河浅溜迟, 秽水入河不能畅流而下,故食之致病也。”⑧ 第四则是1899年至1900 年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即所谓“大兵之后,继以大疫”。⑨ 此外, 还有人开始从微生物学角度对病因进行解释:“泰西生物学家用极大显微镜察出一种尾点微生物,为最害人最毒人之物,此病之起,实由微生物之作祟。”⑩

      从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来看,1902年瘟疫是一场遍布全国的瘟疫(11);同时,在东亚和世界其它许多地方也出现了瘟疫。(12) 从持续的时间来看,瘟疫爆发于《大公报》创刊之前(13),至1902年10月开始逐渐消失(14),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四五个月之久。

      瘟疫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首先是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从瘟疫开始之日到1902年7月初,天津因疫而死者共620人,(15) 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天津的周围地区。浙江至1902年8月底,因疫致死者达16300多人。(16) 而江西至1902年8月上旬,因疫死亡人数便达二三万。(17) 瘟疫患者的范围很广泛,并不只是贫民、乞丐等生活条件很差的人群,还包括不少官绅阶层的人士及其在华的外国人。天津名绅严修之子严智庸,本欲出洋留学,“不意偶患瘟疹,医治无效,遂于上月底逝世。”(18) “英国驻津某武弁,年仅二十六岁,……已于六月三十号染疫殒命,殊为可惜。”(19) 甚至连皇宫内的嫔妃们也难逃此劫,“京津瘟疫盛行,近闻大内嫔妃中亦屡染时病且患目疾者尤多。太后慈躬亦连日进药饵以防疫气,故太医院各官每日皆有宣召云。”(20) 这场瘟疫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命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这场瘟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在瘟疫泛滥的情况下,一些准备回国或南下避暑的外国妇女和小孩都不得不延期而行,因为当时“烟台、威海卫及日本各埠均须验病,殊多不便也。”(21) 再则,瘟疫影响了国内各省市之间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瘟疫发生之时,有一轮船在由上海到天津的途中,病死搭客一人,“为大沽口西人查知该船带有疫气,饬令停泊大沽口外,一礼拜内不准上下,故邮便箱亦不能到津,而该船吃亏尤巨,每日须耗费五百元云。”(22)“本年三月以前,日本轮船来往此间者曾有多只,近来因查疫过严、利益太少,船来者因而大减。”(23)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1902年瘟疫主要是指肠道传染病霍乱的大规模流行。它表现出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流行区域广,不仅遍布中国的大多数省市,而且在东亚和世界其它许多地方都同时出现瘟疫;二是流行时间长,达四五个月之久;三是危害特别严重,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而在防治这场瘟疫时,出现了新的因素,即近代西方医学和卫生学知识。时人开始用这些近代科学知识分析病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办法,表明近代西方的医学和卫生学知识已经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

      二 《大公报》的价值倾向(24):宣扬科学的健康卫生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