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学课艺是晚清数学教育变革的产物。晚清算学课艺的主要内容是常量数学,多数成果出自中国传统数学,而当时已经传入的变量数学的吸收效果并不明显。 晚清关于变量数学的吸收效果薄弱之原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所见史料分析,晚清数学观念的浅陋为其中重要一端。在传统的学术中,儒学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广泛的影响,儒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道”与“艺”,而道又是儒学的根本所在。自汉以降,儒学独尊。“数居六艺之末”遂成正统观念。这一观念决定了数学作为“艺”的实用性质与“末”的边缘性质。随着晚清教育的变革,数学受到空前的重视并渐行普及。虽其边缘性质的认识业已动摇,而数学属于实用知识的观念未曾改变。以实用为目的而不深求算理,数学研究与教学水平势难长进。“中体西用说”是晚清主流的学术思想和官方的教育宗旨。数学观念之浅陋亦即此说局限性之反映。鸦片战争以后,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37] 的口号。此后以迄辛亥,西学的传入成为时代的潮流。而西学与中学,或新学与旧学,其间位置关系之探索与争论亦随之而来。尽管争论不断,而“中体西用说”作为官方的理论一直推行至清代灭亡。在此背景之下,数学观念的浅陋不为无因。 (原文约2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