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彻底反思地方史路径的空间认识前提,对地方性本身的逻辑进行更为细致和充分的考察乃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个向度。不同地方空间之间虽然存在着“非均质性”。但这决不等于说地方性逻辑只能在孤立和自足的地方空间内部才能被实践,也不等于说它只能维持在地方社会层次上的实践。在保持地方认同的前提下,地方性逻辑可以自主地、跨地方地运行,地方精英也完全具备在其他地方空间中开展地方性实践的能力。而这并非地方性逻辑所具有的全部面相,地方系谱还具有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场域中蔓延的面相。这具体表现在,以江南地方社会的能动性为基础,无论是针对1900年~1901年陕西旱灾发起的义赈活动还是针对京津战争难民举行的救援行动,最终都构成了对国家层面上制度系统的直接冲击。 摘自《清史研究》2006.2(原文约9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