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80年代欧美现实主义绘画的回归

作 者:
余丁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原文出处:
文艺研究

内容提要: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绘画回归”的年代,绘画的回归本质上是从各种艺术实验回到架上绘画上来,也就是从美国式的前卫回归到欧洲的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的回归就是欧洲传统的回归。在这样的思潮中,绘画由现代主义对于写实的排斥,转变为后现代主义对写实的搬用。写实主义(现实主义)一词也被广泛地运用在80年代以后的许多绘画流派当中,如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等。本文通过对80年代绘画回归的浪潮中不同国家写实画家的描述,分析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现实主义绘画的面貌。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字号:

      文章编号:0257-5876(2007)06-0109-10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现实主义是一个较少出现的字眼,因为在许多艺术史的作者看来,现代主义正是在与传统的写实艺术的对抗中成长起来的。从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诸流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现代主义,无不排斥写实艺术,因为写实主义的视幻艺术掩饰了手段,以艺术隐匿艺术,现代主义则利用艺术引起人们对艺术的注意①。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到70年代后期,呈现出实验与多元发展的景象,纷繁交迭的各种艺术风格相互对抗并存。这些运动和流派的实验,最终突破了艺术的传统界限,以“偶发”和“装置”等表现方法反对传统的绘画方法和主题,无怪乎美国雕塑家贾德(Donald Judd)宣布绘画已经死亡,理论界面对这种局面也不得不发出“艺术已经终结”或“绘画已经死亡”的惊呼。

      人们发现,这时绘画及其一切传统似乎都已经山穷水尽。艺术家尤其是画家面对这种情况感到无所适从,但是他们集体的痛苦和反思往往预示着新的转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在欧美各国艺术的边缘徘徊。以德国新表现主义为代表的具象绘画异军突起,并在欧洲占据了统治地位,对实验性因素、分析因素以及任何明显属于“前卫的”因素在表面上的普遍抛弃,成为了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以“绘画的再生”为开端,80年代在德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一批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他们将艺术创作同自己国家的历史结合起来。艺术家显然放弃了现代主义者文化实验的思想,让过去重新循环,又回到传统的材料、传统的形式,回归到对象原型的轮廓,同样也回归到以物象为基础的抽象化表现,甚至回归到学院派的技巧。随着传统的回归,过去的形式、借用的风格、重新采用的意象,全都被重新加以运用。在形式主义时期曾一度被忽视、遭冷淡的20世纪艺术中的许多因素,开始被注意并被予以重新评估。它不仅包括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还包括30年代的美国社会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二战时期德国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除了探究以前未被充分尊重的风格的历史性之外,画家们开始探索人类共同的文化原型,他们渴望回到一种无为的纯真、无知、无意识的状态中去,而并不是仅仅恢复那些被现代主义者忽视的常规性的东西。

      70年代的实验艺术家为了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试图去做一些前人从没做过的事情;而80年代的艺术家却忙于重新恢复那些曾经流行并已被抛弃的东西,并重新建立艺术的独立性。阿纳森(H.H.Arnason)以“搬用的80年代”② 来概括80年代的艺术现象,无论是搬用现实中通俗平凡的东西,还是搬用传统中失去魅力的东西,其核心都是对正常状态的视幻觉的一种复杂的向往,同时也是对格林伯格倡导的形式主义的否定和抨击。现实主义在这种状态下也在搬用和被搬用,它可以被看作是新保守主义、极端的传统主义、反现代主义以及新表现主义、新具象的综合。现实主义的具象面貌更为明确,那些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形象化内容渴求的艺术家,已经不会去主动追求主题的意义,对无意义的有意探求和对传统题材的开拓,导致他们有意采用不确切、不适当的形式,以及不成熟、不自然、不完整的意象。在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之后,欧美艺术似乎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即彻底创新的惟一方法就是反对创新。正如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现代性的体验》一文中所说:“搬用昨天的现代,马上就会成为对今天的现代的批判,又会成为对明天的现代的保证。”③ 现实主义正是以具象的面目出现,在这样的状态下得以再生。

      具象绘画在德国具有强烈的民族政治和意识形态特点,艺术家必须面对纳粹给他们的国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他们纷纷通过向表现主义的转向,来重新确认现代主义的价值。而意大利与德国有相似之处,它也是一个经历过法西斯统治的国家,它在80年代也产生了与德国几乎相同的艺术现象,并形成了欧洲最有影响的艺术家群体,被称为意大利“超前卫艺术”④(transavanguardia),也有人称其为“意大利表现主义”或“新表现主义”,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意大利超前卫派与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可以等同。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奥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1979年在一份杂志上首先使用了“超前卫”这个新名词。1980年,他又出版了一本介绍超前卫艺术的书,以表明他对8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的新绘画艺术的支持和赞许。所谓“超前卫艺术”,意思是指这种艺术已经超越了70年代流行的那些前卫艺术,是前卫艺术已经终结之后的新艺术。

      70年代在意大利占统治地位的“贫困艺术”以及其他前卫艺术,反对一切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用“装置”等彻底反传统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当贫困艺术运动达到顶峰时,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家采用传统的画布和油画颜料作画了。其他的前卫艺术也大多采用观念、表演、现成品等方式进行创作,将手工绘画传统及一切再现性的塑造手段扫地出门。这些前卫艺术家重视艺术观念的表现,不断削减艺术作品原有的要素,使艺术基本上脱离了传统艺术这个主体。总之,当前卫艺术盛行时,用画布画笔作画被视为过于陈腐和守旧,并会遭到诅咒和嘲笑。60、70年代,这些以反传统自诩的前卫艺术,最终自己也成为了艺术的主流和正统。昔日的造反派成了艺术的主宰,如何再继续反叛和创新呢?这使前卫艺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开拓新的艺术领域成为摆在艺术家面前的新课题。

      在198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一群战后成长起来的意大利青年艺术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三位名声最大,其作品也最具代表性,这三人是基亚(Chia)、库基(Cucchi)和克莱门特(Clemente)。因为三人的姓氏都以字母C开头,因此他们又被称为“三C”。这三人都用画布和油画颜料创作,都从艺术史中借鉴各种风格并将这些风格加以混合。他们描绘具体的物象和自然景象,给观众熟悉可信的直观形象,不带任何政治色彩。他们采用和借鉴的传统不仅仅是20世纪以前的传统,也包括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艺术诸流派。他们不以任何固有的标准去指导自己的艺术,而是遵循个人的想象和直觉。这些艺术家吸收传统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是向传统绘画的回归,但仍然具有一种现代感。除“三C”以外,帕拉迪诺(Mimmo Paladino)也是超前卫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