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是多元的,艺坛上的各种风格流派如园圃中的百花竞相开放,异彩纷呈,写实艺术是其中颇受人们欣赏和喜爱的一个品种。油画艺术,自它被引进中国之后,写实风格一直占主流地位。写实油画和20世纪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虽然那时在西方,写实艺术遭遇现代主义的严重挑战而处于式微状态。写实油画之所以在中国赢得了广大观众,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人为推动和意识形态压制其他艺术派别所造成的结果,而主要是当时社会及其知识精英们的主动选择。写实油画作为人民抗争旧制度、旧势力的武器和手段,在战争和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和平时期,它继续以其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欣赏的艺术形式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写实油画在中国也是在克服了许多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上个世纪前70年,从事写实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们不断排除各种政治运动和狭隘意识形态的干扰,使其按照艺术规律健康地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尤其近几年来,写实油画因艺术市场的迅猛扩展而受到很大的推动,在涌现出不少写实高手和涌现许多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思想内容贫乏和格调低下的作品。有人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心态浮躁,作品缺乏应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格调。这些情况已引起社会舆论和画界的关注。 不论从学理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要严格确定“写实”的含义和范围都有很大的难度。在写实艺术与其他风格流派的艺术之间,有相当大的模糊地带。人们一般只能采用大致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和标准,称谓那些从生活中加以艺术提炼、概括,又采用具像写实的表现手法来加以描绘的作品。同样,衡量艺术作品中的精神与品格也没有明显可以把握的标尺,通常人们在作品的整体面貌中,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中,感觉其精神指向、文化内涵的深度和艺术趣味、格调的高低。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常常有见仁见智的分歧,我们才需要不断通过学术讨论和艺术实践来交换意见、加以研究,以提高认识。 当代中国确实拥有相当大的写实油画家的阵容,这是20世纪油画界先驱们奠定的良好基础,也是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尽管中国的艺术教育和中国的文化氛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坚持艺术与现实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密切联系,却是中国油画可以引以自豪的一大特色。中国艺术家并不认为写实是唯一或最好的手法,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传统的文人画崇尚的是含有写实因素的写意方法。但是,20世纪中国艺术家乐于接受西方写实艺术的挑战。在中国画领域,坚持“借古开今”的传统型艺术家从中西艺术的对比中,更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在探讨水墨艺术的革新中做出了成绩;而另外主张用西画写实观念、技法来补充和丰富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引西润中”的一派,则把写实、写生法融进了传统水墨语言中,创建了“新体”中国画。对西画写实与写生法引进中国画所产生的作用,至今画界仍有不同意见,这种学术争论和不同路线的艺术实践无疑有助于中国画朝着多元、多样的方向前进。 写实油画被引进到中国,它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油画家,远涉重洋学习的也好,在域内做研究的也好,因传统文化背景不同,要深入领会和掌握产生在欧洲文化土壤中的写实油画,则有相当的难度。不同的空间意识,不同的造型观念,常常使一些中国艺术家在深入写实堂奥前却步。但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努力,中国油画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像一切被引进来的艺术品种一样,写实油画被传到中国之后,不可能不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润。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和中国画的笔墨技巧,逐渐融进写实油画中,赋予油画以民族特色。近几年来,被称之为“意象油画”的思潮兴起,这派艺术家试图用写意的方法创作油画,作为一种艺术探索是值得欢迎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不可能替代写实油画,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即使从事意象性油画创造的艺术家也不能没有写实油画的基础。欧洲油画自古典到现代,虽不断发生“叛逆”和“蜕变”,但仍有一脉相承的空间观念、结构意识,一些造型手法也有传承关系,从事意象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对此需有明确的认识,而不应该在追求“意象”效果时消解油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性。 传统的造型艺术,包括写实油画,曾受到观念艺术和新的视觉图像的冲击。有人曾经议论,绘画尤其写实绘画即将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国外传来的信息表明,观念艺术已经走到了尽头,高科技手段的视觉图像的强大冲击波也并未使绘画丧失其生存的空间。包括用写实手法创作的绘画形式如今在西方又有复苏的迹象。运用人的手、脑、心密切合作进行的艺术创造,最能反映人的真实思想感情和人性本质的方面,也最能触动大众的心灵,决不会因为包括视觉图像在内的高科技手段的出现而丧失其自身的价值。它会沉着地迎接包括视觉图像在内的一切新媒介的挑战,机智地从科技手段中吸收一些观念和技巧,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