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①

作者简介:
伊明江·阿不都热依木(1953-),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原文出处: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的衰退和变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转化中,因此如何加以保护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鉴此,本文对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现状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保护传承措施。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77(2006)04-0043-04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手工艺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及其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文化的境遇亦是如此。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怎样保护和利用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又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维吾尔族珍贵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传承和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一、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现状

      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的辐射下,种种原因导致其不仅在数量上逐渐衰退,而且还在材料、技艺、种类、图案、造型、用途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了传统手工艺的变异。也就是说,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1.衰退类

      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衰退从数量方面看,既有生产地的减少,也有生产者的减少和使用者的减少。如造纸是维吾尔人较普及的传统手工艺种类之一。解放前,和田纸不仅在民间广泛使用,而且当时新疆发行的粮票和货币就是用和田纸制作的,而现在和田地区从事造纸的劳动者甚少,知其工艺者更是寥若晨星。除了造纸外,印花布、帕拉孜织毯、毡毯、花帽、艾特莱斯绸等很多工艺种类都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需求的日益减少,而趋向衰落。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最终会使得这些传统手工艺陷入失传的困境。

      据调查,最近几年喀什地区出现了用电脑设计图案,生产花帽的现象,有的是直接在内地加工完成后再远销到喀什等地区。这种电脑印花,机织替代了原有的手工刺绣,使得原本一个月左右完成的花帽,现今可大批生产。然而,无论从质底、图案来看,已不如手工绣制的耐用和美观。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从事绣制花帽的维吾尔族女性的逐年减少,掌握工艺精细的程度日趋减弱。除此而外,手工制作金银首饰,印制花布等多种工艺面临消失。现掌握传统手工印花布,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的艺人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而且已经为数不多,懂得此法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这里所述,虽然是只是喀什、和田等地区的情况,但窥斑见豹,整个新疆的状况基本相似。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衰退,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和不争的事实。

      2.变异类

      在现代社会中,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在种类、造型、色彩、图案、用途、材料、技术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便导致了传统手工艺的变异。例如,维吾尔族的服饰材料由现代工业生产的化纤、人造丝等各种布料替代了原来手工自纺的传统麻、棉、丝。化学纤维、机制布料等便装成为了维吾尔族着装材料的主流。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维吾尔族妇女平时爱穿街上买来的便装。选择方便是很多现代维吾尔族女性现在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年轻一代的维吾尔族女性,对本民族服饰的固守已不如她们的长辈那样坚定。穿艾特莱斯绸、戴花帽的女性我们只有在接待来访者参观、拍摄和参加各种节日、喜庆时才能目睹。本来,传统的手工纺织、染色、刺绣、金银首饰等工艺构成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之网。但是现在,现代的化学染料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染色工艺,机制代替了手工,手工制作金银首饰变成了简单的模制;传统的服饰文化之网正在逐步消失。诸如此类木制品、陶制品、铜制品等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即传统手工艺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异。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传统手工艺文化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的减少和市场的缩小。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减少,直接导致了生产者数量的减少和相关技艺的衰退和变异。这是一种全面的、广泛的冲击。在当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手工艺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受到了极大的动摇,衰退之势不可逆转。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选择传统手工艺中重要的,有价值的品种加以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二、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

      目前,国内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保护以博物馆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保护措施。

      1.博物馆式的保护

      博物馆的保护是中外传统手工艺文化保护方式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在新疆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保护过程中,前后出现了几种博物馆形式,即普通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

      普通的博物馆包括了自治区、地(州)、县的综合性博物馆,文物室等,民俗博物馆则主要突出民俗内容,如山西巷民街博物馆和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博物馆等。毋庸置疑,在上述博物馆中的手工艺文物大多数是维吾尔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文物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的,从材料到工艺技法、色彩、图案都是传统的,有的现已失传。因此,我们可以说博物馆是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及其文化的主要保存地。像新疆大学的民俗博物馆不仅采集和收藏大量的维吾尔族手工艺品,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例如,《维吾尔族服装文化研究》,《维吾尔族手工艺研究》等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另外,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喀什师范学院等高校对维吾尔族的手工艺文化方面也有针对性的研究文章。最近,吐鲁番地区建立了我区首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园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印花布、擀花毡、土陶、桑皮纸”进了保护和传承。今年6月份在喀什举办的国际贸易洽谈会,举行了全疆各少数民族女性巧手手工艺展销会,展出了各民族女性用手工制作的各种手工制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这类的展销会不仅是对新疆各民族女性才华的展示,而且也是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延续。这无疑对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的保护是个有力的促进。

      2.其他方式的保护

      除了博物馆保护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保护方式。1950以前,喀什、和田等城市的周边地区有花帽村、地毯村、制花木箱村、制帕拉孜村、土陶街、造纸街、英吉沙刀村等专业村、街、巷。当时,这些地方除了提供不同种类的手工艺品外,还起着传承和保护当地文化资源的作用。然而,如今这样的村、街、巷大多有名无实。只是有消费市场的制刀、乐器、地毯等村、街还依然存在。这些尚未退出市场的手工艺巴扎、村对保护和传承维吾尔族手工艺资源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个人收藏和传习不同程度地对维吾尔族手工艺术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