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国画月刊》分正、续两期刊出的“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号”,是抗战以前我国民间学术团体组织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用其编者的话来说,这次活动至少有两种意义:一、介绍西洋绘画知识,扩大眼光,使得认清自己,认清他人,洞悉利弊之所在,而知所取舍;二、比较中西艺术之质量,究其盛衰之所当然,而知所警励,努力以谋取我国艺术之复兴。毫无疑问,这次活动意味着中国画艺术经历了清末民初以来面对西学的挑战、冲击以及自身盲目的回应以后,在中西画种和各种不同的文化立场之间展开真正富有成效的对话的必要性和迫切感。“专号”虽然提示以山水画为讨论的焦点,但介入讨论的各种文本实际上广泛涉及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及广义上的绘画的发展条件和价值标准。 在这场关涉中西绘画的现代命运的讨论中,一个始终没有被触及的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价值选择的自由作为人之为人的权利是否应该赢得普遍的尊重,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是否应该高于古人确立的清规戒律? 毫无疑问,不能过高估计七十年前这场讨论的学术深度和学术质量,但这场讨论在总体上呈现的在不同文化之间而非仅仅是传统的内部保持一定的张力的倾向,毕竟是一种更能够激活关于文化发展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契机。因为,中国画不仅仅是一门关于传统的学问,本质上说,它更应该并且本来就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是个人对变动的世界的一种视觉把握(34)。 摘自《文艺研究》,2006.1.10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