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叙事,其媒体是多维的。泛黄的文字历史卷宗所代表的传统的、甚至有时是权威的城市叙事只是其中有限的一个部分,电影、电视节目、文学作品、城市公共雕塑、橱窗和灯饰,以及人们的服饰、所操的方言、饮食起居习俗等等,都从不同的维度、以各自不同的叙事手段叙述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女性,作为都市想像的对象之一,也逐渐被看作是都市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已经不可或缺地融进了对于巴黎、纽约、上海这些城市的都市想像中,她们同时也用她们的形体、服饰、馨香,以及她们都市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承担着城市的叙事。多维的叙事媒体完整而生动地构建着城市富有生命力的躯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媒体的多维叙事,触摸一座城市的肌肤,感受它的脉动和呼吸,并深深地望进它的双眸。 城市公共雕塑是富含隐喻意义的城市叙事媒体,它承载着历史、文化、道德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雕塑家的作品,也是时代和历史的作品。城市雕塑是一种特殊的都市叙事话语,它述说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承载着城市理念,表达着都市情感,隐喻着都市追求。那些公共雕塑作品伫立在街头,历经岁月沧桑,邂逅都市秘密,遭遇世间惊奇,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它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的体现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见证。纽约的城市公共雕塑是世界闻名的,虽然纽约不曾拥有过像米开朗基罗、罗丹那样的雕塑大师,也不曾拥有像《大卫》、《维纳斯》以及《思想者》那样名垂千古的巨作,但纽约的城市雕塑,尤其是遍布在曼哈顿岛大街小巷的雕塑,其与城市在历史维度和文化层面的和谐相融绝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纽约曾经是雕塑艺术家最集中的城市,它既是大多数艺术家成名的地方,也是有才华的艺术家向往的地方。美国文化发展的前沿,很多文化和观念上的实践都始发或聚集于纽约,它的城市雕塑是其都市话语的丰富词汇,叙述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审美和城市理念。 在纽约城市公共雕塑构成的都市叙事中,女性是不容忽视的叙事者。也许在一般的论述美国雕塑史的书籍中,很容易找到关于纽约城市雕像的叙述,找到关于作品创作者的介绍以及赋予雕塑家的溢美之辞,充分显示了男性性别的优势。然而这里,我们要聚焦的是叙事语言,也就是雕塑家用以叙述的话语,那就是构成雕像的女性形象。女性作为一种社会性别,在艺术媒体中一向是富于隐喻和想像空间的性别。艺术家尤其是雕塑和绘画艺术家常常以女性形象来承载艺术所期望表达的内涵。女性形象在艺术中似乎更适合充当象征和隐喻意义的载体,或者更容易使人们展开附加于一种文化之上的想象。女性形象的雕塑作品在纽约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这些女性形象的雕塑作品以不同的姿态和神情叙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理念。对纽约城市雕塑女性形象进行探讨,会惊异地发现女性形象竟然有着如此丰富的演绎空间,有着如此强大的叙事功能。漫步纽约街头,你会与那些多姿多态的女性塑像不期而遇,邂逅这座城市的美丽和优雅,感受与这座城市灵犀相通的惊喜。 女性与神化叙事 纽约城市雕塑中的女性形象不像那些男性雕像那样有名有姓,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街头雕塑崇尚英雄与伟人是城市雕塑的传统之一,而这一类雕塑作品几乎是男性叙事的一统天下。历史上的政治家、战争英雄和宗教领袖等往往是雕塑艺术家们讴歌的主体。纽约证券交易所斜对面的联邦厅(Federal Hall)门前的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立身塑像可谓纽约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雕塑。其他有名有姓的男性历史人物雕像还有,纽约市上城汉密尔顿庄园国家纪念馆前的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塑像;位于公园大道印刷厂广场的富兰克林立像;位于格林威治村克里斯多佛公园的南北战争期间任联邦军总司令的谢尔顿将军塑像;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门前的西奥多·罗斯福的骑马塑像和位于布鲁克林的格兰特将军的骑马雕像。纽约街头的女性形象的雕像虽然在数量上也许并不亚于男性塑像,但却几乎没有一尊女性雕像是纪念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的。那些遍布纽约大街小巷、广场水榭的女性雕像,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的一些雕像,女性形象大多来源于欧洲帕台农神庙中的女神形象。她们无名无姓,却有着脱俗的气质和尊贵的权柄。虽然她们不是城市叙事的内容,但作为叙事话语,她们常常被用来承载一些带有美好含义的理念,如自由、和平、胜利、爱和美。 自由的化身——纽约最著名的以神化女性为城市叙事的雕像应该是自由女神像了。纽约埃里斯岛的自由女神像落成于1886年,它是伴随着纽约自由港的开放,纽约移民人口的剧增而诞生的。当时由于纽约的埃里斯岛是移民进入美国的大门,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2个是通过纽约的埃里斯岛而获得美国公民资格的。数以千万计的移民从这里踏上美国的领土,开始呼吸美国自由的空气。因此在这个岛上矗立一尊自由女神像,是对历史的记录和对埃里斯岛所发挥的功能的象征。这尊自由女神像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由此当之无愧地成为纽约的象征,甚至是美国精神的象征。 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面容端庄而慈祥,身穿古希腊风格的宽松长袍,头戴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的七道光芒的皇冠。她的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人权宣言》的铜板,脚边散落着已被挣断的脚镣和锁链,右脚跟微微抬起好像准备向前行进。自由女神并不是一个传统神话中的女神,她是近代被用于代表自由这个理念的一个艺术形象。自由女神像原来的英文名称并不含有“神”的意思,但是中文翻译中却把“神”加入到它的名称中。这显然不是误译,而是一种基于对这尊雕塑有着深刻历史和艺术理解基础上的意译,是对这尊雕像所蕴含的叙事话语的准确阅读。这尊雕像从其外表和装束来看,与欧洲帕台农神庙中的女神形象极为相似,她的头上套着象征神性的光环,充分显示出她的神性和高贵。她以比真人高大数倍的比例站在高高的基架上,使她卓然脱俗,傲然于众生之上,显得气宇轩昂,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且,她高举着自由的火炬,象征着拥有绝对的权柄和能力,足以承诺世人以自由和解放。这些叙事话语构成的叙述表明这尊雕像超越了凡人的特性,而具备了“神”的属性。因此,把Statue of Liberty,翻译成自由女神像非但不是误译,反而显得十分贴切。“神性”是这尊塑像的叙事语言所表达的叙事内容,她所处的位置——面向大海,背靠纽约港,她巨大的体量、她的装束、她的神情和她手中的火炬,这些叙事话语构成了这尊雕像“神性”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