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敏,乔万敏,鲁东大学政法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刘敏(1981-),女,鲁东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乔万敏(1952-),鲁东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东岳论丛

内容提要: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联。音乐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其价值,圆满完成其历史任务。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5-0048-03

      一、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

      (一)理论价值

      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二者在理论上存在较大的同构性。因此,音乐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丰富的理论价值。

      1.音乐教育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所谓主体原则,实际上就是主体转化原则,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性,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原则[1]。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就处处包含着浓厚的主体性色彩。音乐教育让受教育者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逐渐增强对道德感的认同和趋向,对道德的“接受”由“需求”变成自觉接受的主观行为。这样就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强迫性和灌输性,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作用力,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喜爱和认同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音乐教育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教育主体提及并运用。它是利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2]。隐性教育方法的特点是教育对象在无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影响。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文化建设和组织文化活动相融合,其内容和层次是多方面的。而音乐艺术的魅力正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人们受教育于不知不觉中。因为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音乐创作者思想——音乐作品(共鸣)——欣赏者领悟”的过程,因而利用音乐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音乐载体(共鸣)——接收者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似春风化雨,不仅可以润物,而且可以细而无声。

      (二)实践价值

      1.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激发报国之志。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演唱和欣赏革命历史歌曲、民族歌曲、欣赏传统民族器乐曲和交响作品,不仅可以传授音乐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欣赏《祖国,慈祥的母亲》、《黄河大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十送红军》等爱国歌曲,让学生通过详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作词家的生平、激情的旋律、生动的歌词等来深受感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音乐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形式,把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触动心灵深处积淀的民族情感,民族责任感则油然而生。

      2.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团结协作风格。集体主义是要求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体现在校园中则要求学生具有全局观念、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从音乐形式来看,它具有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天然优势。如中国戏曲中不可缺少的帮腔、衬腔等音乐元素,当前广泛应用于校园中的音乐活动——歌咏活动、合唱等,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优势。因为合唱中每个参加音乐活动的成员都要做到:训练节奏的统一、声音的和谐、音高的准确、声部的均衡、情绪速度的一致,都要自觉地维护合唱、合奏中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这样的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弘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评价社会成员文明行为的基本尺度[1]。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方式丰富多样,音乐教育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代学者梁启超说过:“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3] 音乐艺术用音响的魔力,协同作品本身包涵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节奏和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4]

      4.优化心理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健康的心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群体心理品质,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健全的人格认为个体内部心理得到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工作和事业上。音乐作为一门情感的艺术,对人的情感作用比较直接迅速。因为音乐具有培养人的情感体验、调节能力和情感传递能力的作用。情感是人的心理知、情、意三位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认识和行为,对于整个的人类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音乐作为与人类情感息息相关的一种精神活动,必然使人们的情感体验能力、调节能力和传达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一个具有较强的情感的体验调节和传达能力的人不仅是聪慧的,而且是健全的。沈心工在《学校唱歌集》中说道:“乐歌的作用,最足以发起精神,激扬思想,故念东西各国均以为注重之科目,…专以陶融学生之性情为宗旨。”[5] 可见音乐艺术可以以其“以美诱人,以情化人”的功能,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对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